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 王学艳
北京老年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李长青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资料图片)
处暑一过,止不住的喷嚏、擦不干的眼泪、半夜憋醒人的鼻涕、晨起满地的鼻涕纸……秋季就这样硬生生“闯入”过敏人群的生活。
打过了春天的花粉,却在秋天败下阵来
某平台的线上问诊数据显示,自8月起,全国过敏性鼻炎线上问诊量环比增长31%。从买药数据来看,北方地区居民的换季困扰更严重,东北三省的鼻炎药品需求量月环比增幅均超100%,北京鼻炎药品需求量居全国第一。
8月26日北京“花粉过敏风险等级预报”显示,预计27日白天北京地区花粉过敏风险等级为4级,将有51%~75%患者出现过敏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王学艳主任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花粉监测数据,自8月10日起,北京已进入秋季主要致敏花粉高峰期,变态反应科日门诊量大幅增加,从160~170人次/天增至350~360人次/天,翻了一番,预计这一情况至少持续到9月下旬。
为什么秋季比春季更让人“敏感”?春季的花粉多是树木花粉,颗粒较大,常掉落在地上,风吹起后被人吸入引发过敏。秋季花粉大多来源于杂草,尤其是蒿属、藜科/苋科、葎草,颗粒小且干燥,易飘浮在空中,让人防不胜防。王学艳表示,实际上,春季花粉的浓度要高于秋季,但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强,蒿草花粉就是一个重要的致敏原,部分人群只接触少量蒿草花粉就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秋季的另一个麻烦是霉菌,秋季的晨露或降雨残留,让落叶和腐烂的植被相结合,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完美的条件。有些人接触或吸入霉菌孢子时,也会出现过敏症状。
即使不出门,待在室内也不是万全之计。秋季也是室内过敏高峰期,不少人在家里鼻涕不断、泪水涟涟,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通风,造成室内尘螨、皮屑过多,引发了过敏反应。
过敏季来了,鼻子、眼睛最先知道
王学艳表示,通常过敏时,鼻部、眼部症状会同时出现,比如鼻子痒、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或眼痒、流泪、眼红和灼热感等。耳朵痒、喉咙痒,甚至上颚痒等鼻外症状也很常见。
北京老年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长青表示,有些症状比较特殊,看起来和过敏扯不上关系。比如黑眼圈,可能是过敏引发的睡眠质量差导致的;“挤眉弄眼”,是为了缓解鼻痒眼痒;头痛,多是因为鼻甲肥大,黏膜水肿刺激鼻腔神经引起的;喉咙痒,是过敏原在刺激咽喉部黏膜;面部浮肿,可能是面部过敏、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的。这些症状也是过敏的表现,需要及时控制。
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常与气象相关,比如下雨天会明显减轻甚至无症状,雨过天晴后症状更重。
鼻炎患者怎样舒服过秋天
遵医嘱用药。一般来说,过敏季来临之前的1~2周就要服用抗过敏药,比如鼻喷激素、鼻喷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口服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一般来说,建议鼻喷激素、色甘酸钠滴眼剂提前1~2周使用;如果是眼痒、耳痒、喉咙痒等症状,可提前一周口服抗组胺药。
即使错过了这个机会,现在马上遵医嘱规范用药,仍可降低过敏症状。王学艳提醒,过敏人群即使无症状,也要坚持服药,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外出做防护。李长青表示,在室内时,过敏人群要关紧门窗,如要开窗通风,可选择花粉浓度低的清晨。如有必要出门,需戴好口罩或护目镜,症状严重者可佩戴“鼻用过滤器”,回家后立刻洗脸、洗手、换衣服,必要时可进行鼻腔冲洗。
出游先看天。提前关注“花粉监测预报”,每天注意花粉浓度播报,决定是否出行或者必要的防护措施,花粉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
临床中,只要尽早就诊、明确过敏原、规范治疗,症状都能得到控制。但如果放任不管,症状可能会持续更久,甚至有诱发哮喘的风险。▲
责任编辑:赵子莹
主编: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