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伏”的炙烤后,日子翻去夏章,展开秋卷。空气中少了些潮热,多了些清凉。
(资料图)
残暑扇中尽,新凉枕上归。出伏后,真正意义上的秋天要来了!
随后的日子,天气会越来越凉爽。面对气候的变化,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才行。
注意“三防”
1
防“秋老虎”咬人
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出伏后昼夜温差变大,忽凉忽热的天气,会不时刺激血管,血压也会受到影响,这对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非常危险,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疾病的急性发作。
身体虚弱的人、慢性病人群、中老年人,早晚穿得要暖一些,以避免温差对心脑血管的影响。晚上睡觉也要盖着点儿,以免着凉感冒。穿衣要护好脖子、后背、脚部等血管丰富的地方,以避免秋凉的刺激,引发危险。
2
防“秋燥”伤人
虽然没了伏天的湿热,但秋高气爽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使得气候日渐干燥。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要注意预防秋燥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平常注意多喝水,成人每天2000毫升左右。为了预防“秋燥”,要及时养肺润肺,饮食吃得“润”一点。如蜂蜜、黄鱼、干贝、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
3
防“秋乏”找人
出伏之后,天气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
此时的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保证充分睡眠,早睡早起,可比夏天增加一小时睡眠。适时午睡,也有助于化解秋乏。
多做“三事”
1
通风以“换气”
家中要注意多开窗通风,以减少室内湿气,降低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每次通风时间应不短于10分钟。家中人多时,有病人时,来访客后,更要及时开窗通风。
2
登高以“舒气”
秋日天高气爽,登高而望,可以舒发郁悒,使心情畅达,还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的作用。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选在温度适宜的上午和下午。
3
健走以“养气”
健走强度不高,安全性好,适宜人群广泛,中老年人可在午后阳光温和的时候,集中走一走。注意鼻吸口呼,可以清肺气,平秋气,对有肺部疾病的人非常有好处。
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秋风起,白云飞,天高地远,万物清明。出伏后,一年中最宜人的光景就要到来了。
在秋的浪漫与深情之中,惟愿你我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