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健康

焦点简讯:语言暗示的力量有多强大?父母两句口头禅,容易打击到孩子上进心

2022-08-10 20:38:33
A+ A-

前一阵,接到一位宝妈的来信:


(相关资料图)

她表示自家孩子暑假期间,完全没有学习的劲头,明明上学期数学一直在垫底,已经被叫了好几次家长,可小孩却成天跟没事人一样。

本想着趁着这个假期让她好好补补课,实现弯道超车,结果小孩就是死活不愿意学。无论家里人怎么劝,她还是选择“摆烂”,不愿意努力证明自己。

“我真是恨铁不成钢”,听到宝妈的这句话,我忍不住问了一下她平时跟小孩沟通交流的方式。

通过她的回答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怪孩子不上进,可能是你们的说话方式,打击到了她们的积极性。

以下几句话,父母说之前要三思

1、“你怎么那么笨/懒!”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没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以后,习惯性地给他们贴上“笨”、“懒”等标签。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父母有意无意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往往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心理强大的小孩,或许还能规避掉这一负面影响,但内心脆弱,敏感又自卑的孩子,受负面标签的影响也就更大。

一旦孩子们的内心认同了这个观点,他们也就会变得失去斗志,总觉得“反正我再努力,也是一个不聪明的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认同”。

特别是当孩子进入“逆反期”的时候,父母说话的噪声越大,孩子其实越容易破罐子破摔。例如,当你经常说孩子叛逆,她便会真的叛逆给你看;你说她不求上进,她也真的跟着摆烂。

开头提到的那位宝妈,她就是一个急性子,当孩子数学考试第一次不及格的时候,她就直接说孩子“没见过你这么笨的,这么简单也能做错”,后面甚至在外人面前反复强调“笨”这个标签。

持续性的强调和打击,令小孩信心丧失,对数学有了逃避的心理,认为自己没办法跨过这个挑战,没办法考一个好的分数,所以不愿意迎难而上,好好学习。

2、“我完全没看到你的努力……”

这句话对孩子而言,可谓是毁灭性的打击。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很多中国父母都有着粗暴的生活逻辑。他们对成功的定义都非常“绝对化”。

“你只要好好学了,一定能拿第一。”

“你考上好学校了,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只要你有钱,前途必然一片坦荡,要啥有啥。”

这句话表面上看似乎没错,但如果细究就会发现,过于强调成功的单一性,忽视了它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例如先天智力、人脉关系、人生机遇等等。

而这些东西,有时候并不是靠努力就能得来的。

如果努力就可以成功,那世界估计遍地都是成功人士;如果没成功就是不努力,那又该让多少“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愤懑。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为了能让自己学好数学,日日“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可成绩还是不理想。这时父母又突然说上一句“你就是没努力”,你的心里又该有多么委屈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失败后变得颓废、不上进,就是担心别人说:你没努力或者你天分不够。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会担心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被一次次无视,与其到时候被父母嘲讽,不如主动摆烂,还能找个借口说“我只是没有发力而已,要是用尽全力,我肯定也能行!”

语言暗示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且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暗示力量的影响。

心理学专家苏珊·沃德也曾提到:“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如果你重复性暗示孩子不够好,贬低他,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变得不自信,而且负面的评价,往往还可能导致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下降,影响智力发育;

反之,如果你用积极、乐观的语言来教育孩子,把“你真笨”换成“妈妈相信你的实力”、“你没努力”换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往往能给孩子更加正向的影响,让他们自我暗示:我可以/我能行,无形中催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事情也能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当孩子受挫时,父母如何正确激励他,让他更加上进呢?

心理学上有个万能的公式,或许能给父母很多帮助——

FFC育儿模型,也就是事实(Fact)+感觉(Feeling)+比较(Compare)。

Fact:描述事实

“我知道你现在的感受,妈妈以前也经历过,所以特别理解你的心情。”

首先跟孩子共情,让他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不要一直想着这件事,丧失了斗志。一般孩子没成年以前,大脑“前额皮质”尚未发育成熟,情绪管控能力较差,父母的语言安抚是极为重要的。

Feeling:描述感觉

“妈妈看到了你的进步,下一次会更好的。“

转换孩子的思路,让他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进步上,而不是暂时的失败中,心态改变了,以后才能继续发力。

如果孩子已经受挫,父母继续在伤疤上撒盐,觉得就是小孩不聪明、没努力,往往就会加重其负面情绪。

Compare:进行对比

“你这道题解得比上次快,正确率也高了很多。”

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提升,增强其自信心,有时候结果未必是重要的,关键看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

在父母的鼓励和认同中,相信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责任编辑:bH_0322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