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当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和预后的信息给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和情绪带来持续性消极影响,便被认为是“坏消息”。对于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而言,告知“坏消息”更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医生该如何告知患者?围绕这一议题,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邵亚娟梳理并反思了其在会诊时经历的一个失败的沟通案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理医学科医生刘丽君结合自己的执业经历,谈了谈对于隐瞒患者病情的看法,希望可以启发更多人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更好地帮助患者。
一个失败的沟通案例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邵亚娟
案例
这是一位血液科的患者,在我被请去为他会诊之前,能用的药都用过了,已经没有治愈性的治疗方案了。他当时面临着病毒感染、白细胞低、无法进行化疗等问题,但是,患者本人有特别强烈的生存愿望。因此,其临床主管医生请我和其他几位专家去会诊。
会诊时,我委婉地跟患者说:“您现在这种情况,往治愈的方向进行治疗可能有点困难。咱们在外围就遇到阻力了,所以需要先停下来,把感染、白细胞等问题处理好,然后再看看下一步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没有好办法的话,我们可以选择对症处理。到时我们会给您提供一些选择,不一定非得做化疗。”
说到这里,患者家属就把我拉出去,不让我继续说下去了,患者本人也不接受我的说法。患者家属认为我跟患者说这些是不合适的,跟主管医生说不希望再有这样的会诊。本来隔壁病床的那位患者也想请我们会诊,看到这种情况后,取消了会诊申请。
这件事让我觉得很无奈,也很遗憾,促使我进一步反思自己和患者沟通失败的原因。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