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省健康宣教中心
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中已知毒菌有200余种,还有许多未知其毒性,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危及生命。正确辨别和加工野生食用菌,才能安心享美味。
野生菌的种类
常见的无毒野生菌包括:鸡枞菌、干巴菌、奶浆菌、松露、松茸、鸡油菌、青头菌等,是可食用野生菌。
常见的毒菌包括: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火炭菌)、毒红菇等,人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容易误食的有毒野生菌是哪些?
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白毒伞。该菌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其中,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拟灰花纹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等,形态与鸡枞很相似,因此捡食要注意辨别。
亚稀褶红菇:亚稀褶红菇是我省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中毒病死率可达70%以上,它属于火炭菌家族里的有毒菌。火炭菌家族里的有毒菌和可食用菌在外形上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因而建议这类菌子都不要食用。
如何安全识别野生菌?
1、采拾或购买菌子时,选择曾吃过并已证明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菌,不确定的不要。尽量购买青头菌、松茸、松露、鸡枞菌、干巴菌等较为安全的菌类。
2、不要采拾或购买有明显腐烂或变质的野生菌。
如何预防菌中毒?
1、不同种类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2、烹调菌子的方法要得当,一定要煮熟炒透。
3、吃菌子时不饮酒。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菌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进而引起中毒。
发生菌中毒有些什么症状?
食用野生菌中毒的表现与毒菌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大致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这4种。
绝大多数人是胃肠炎型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中毒严重者,会引发急性肾衰甚至休克死亡。
发生菌中毒怎么办?
发生菌中毒,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治疗,若不能及时就医,在家里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导泻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是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在转送过程中最好携带剩余野生菌样品,以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