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健康

当前热门:“新菜农”家门口端起“金饭碗”

2022-07-25 09:54:03
A+ A-

本文转自:哈尔滨日报


【资料图】

大棚黄瓜采收上市。

律涵中 本报记者 郝欣文/摄

7月24日,在宾县永和菜业种植基地的“柿子大棚”内,几名菜农正忙着为柿子苗吊蔓;“黄瓜棚”里,20多厘米长、顶花带刺的水黄瓜已经进入采摘季;“芹菜棚”里,菜农们手脚麻利地把一簇簇水培芹菜摘下,去根、打捆、装箱……经过他们勤劳的双手,这里每天有几千斤现摘鲜菜销往哈市批发市场,端上市民餐桌。

培育新型职业菜农,解决“谁来种”的问题;提高蔬菜种植水平,解决“怎么种”的问题……近年来,宾县创新“龙头企业+基地+职业农民”模式,按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思路,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育菜农、种好菜、广卖菜,叫响“宾县蔬菜”品牌。

走进企业

职业菜农开眼界学技术

“挑芹菜,一看茎,越细长的越嫩;二看叶,翠绿色的更鲜嫩。你看咱们这水培的芹菜就特新鲜,包饺子吃贼香……”正在给芹菜剪根、打捆的菜农高玉春,一边干活一边给记者传授挑菜的窍门。前年来到永和菜业打工的她,第一次见识了无土栽培。如今,水培蔬菜的一整套流程,她已经干得驾轻就熟。“去年我家15亩地都在企业入了股,一亩1000元钱,一年土地收入就有1.5万元。我在企业打工,一个月3000元钱工资,一年能挣4万多元。”高玉春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马丽娜在来到永和菜业打工前也是普通农民,但7年间,她定期外出学习科学育苗、操作智能化机器,现在她已经独当一面,成为负责60余栋温室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大拿”。“我丈夫也在种植基地打工,我们两口子一年能挣8万多元,乡里像我们这样走进企业务工、学技术、长本领的乡亲越来越多。”马丽娜说。

创新模式

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机制

“和传统农民相比,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理念,具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能够获得较高收入,他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永和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堂介绍。

为培育新型职业菜农,永和菜业为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平台。每年农闲,该公司都会组织技术能手到辽宁、北京及山东寿光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三四月份种植季,企业会邀请高校专家到基地讲解绿色蔬菜种植技术。“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我们为员工设计了晋升渠道,鼓励他们实现自身价值,从普通工人到小组长、种植区长,只要你够努力,企业都会给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李庆堂说。

记者在宾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以永和菜业为例,每年企业能解决周边乡村400余人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3万元。同时,企业发展还带动周边村屯发展棚菜5000多亩,带动2000农户种植蔬菜,乡亲们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

依托“龙头企业+基地+职业农民”模式,宾县将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和进企业务工的方式,帮助更多农户渐渐转型成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把“农民职业有前景、农业发展有奔头、农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bH_01205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