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比如餐桌上没吃完的食物用纱罩遮盖、把水果烂的部分削掉再吃……习惯大多都是小时候跟着父辈们照葫芦画瓢学来的。这些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很不健康,对身体有害,而且很不少人都中招了,不信来对号入座瞅瞅。
白纸包食物
我们日常使用的纸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的,一种是接近黄棕色的,前者大部分都增加了“荧光漂白剂”,是为了让纸看起来更白,给人一种安全感。
【资料图】
当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白纸和食物接触时会发生迁移,而且温度越高,迁移的速度越快,荧光增白剂吃进肚子里很难被分解,会在肝脏器官中积累,导致潜在的致癌因素。
把水果烂的部分削掉再吃
水果烂了该怎么办?勤俭节约的中国人会把烂的部分削掉再吃,眼不见心不烦,以为这样就安全。
其实不然,即使把烂的部分削掉,剩余的好部分仍然有可能渗入细菌的有害代谢物,甚至有些致癌的霉菌已经开始繁殖,只是肉眼看不出来,所以还是扔掉为好。
纱罩遮盖食物
不少人小时候对纱罩都有较深的印象,尤其到了夏季,餐桌上存放食物都要用纱罩遮盖,认为这样既能通风,也能防苍蝇虫子。
确实能防止苍蝇虫子污染食物,但是它们的虫卵可防不住,一些停留在纱罩上面的虫卵能轻松穿过去,照样污染食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保鲜膜裹一下,然后存入冰箱。
经常掏耳朵
耳屎并不是屎,在医学上叫“耵聍”,也不能认为它是屎就经常掏耳朵。
耳屎也是有用的,它能阻挡飞虫、尘埃颗粒等进入耳道深处,能维持耳道的干湿平衡,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还能缓冲强音的冲击,从而保护鼓膜。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耳屎会随着身体运动、牙齿咀嚼等途径自行排出体外,不需要刻意地经常去掏。
频繁掏耳朵会损伤外耳道的皮肤和毛囊结构,导致局部炎症,发生感染,严重的还会导致组织增生、外耳道狭窄等问题。
街边一些采耳小店其实很不安全,容易发生问题,因为采耳基本靠手去感觉,他们不可能熟悉每个人的耳道结构,也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采耳过程中并不能保证消毒无菌,耳道损伤的风险就不可避免。
前段时间“去医院挂号掏耳朵”上了热搜,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掏个耳朵这种小事都需要去医院?原因可能存在于一些网友反馈:在医院掏耳朵确实干净又舒服,也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根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喉科医师透露的消息,很多来医院掏耳朵的都是因为采耳感染后来治疗的患者。耳鼻喉头颈外科的丁副主任医师就曾表示不建议去外面采耳,因为容易交叉感染。
所以这些看似卫生的生活习惯,其实一点也不健康,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希望朋友们能多注意,健康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