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林清辉
(相关资料图)
日前,走进福建省松溪县溪东乡溪源村,成排的小洋房映入眼帘,房前山后遍植毛竹、茶叶,香气氤氲……“漫步古巷,一个个场景犹如一幅幅画卷呈现眼前。”来自福州的游客陈女士说。
溪源村地处闽浙两省四县交界处,前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小村庄日渐凋敝。现如今溪源村已是“小有名气”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转变从何而来?一切得从该村依托淳朴的民风、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持续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说起,通过“村规民约”“支部主导”“抱团发展”,盘活集体资产,增强产业合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村规民约”—盘活资源变资产
“村规民约用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懂的话,告诉大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小家过得越来越好,同时把村集体建设得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王吉锋说,今年3月,溪源村召开户派代表大会,确立以“村民山地等资源如需对外承包,必须优先由村集体承包”的村规民约。6月,村里以撂荒地治理为契机,全面摸排村内撂荒耕地,积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土地撂荒整治行动,让“眠田”成“希望田”。
“按照和村里的约定,通过管护耕地投工、投劳也有收入。此次复垦的耕地预计可增收6000元,加上务农收入,总体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谈起“三变”改革带来的甜头,返乡村民陈国民打开了话匣子。
“全村撂荒地复耕种植水稻10亩,其余20亩基本上都种植玉米和大豆。”王吉锋说,下一步,该村争取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复耕复种土地再撂荒。
“我们将资源变资产,让沉寂的资源活起来。对全村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进行详细摸底,分清哪些可变,哪些不可变,同时鼓励村民将需要转包的资产优先提供给村集体,实现共赢。”王吉锋介绍。
“支部主导”—村社合作促振兴
溪源村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推动资金、资源、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真正把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该村与“福发茶业专业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由党员干部带头领办“福发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金观音、黄观音茶叶新品种,发展生态茶园300亩,发展社员60名,实现资金变股金,参与合作社分红。同时,村集体入股合作社共同投资100万元创办茶叶加工厂,带领村民发展优势绿色茶产业,走茶旅融合之路。
“很不错!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还能兼顾家庭,每个月还有2000余元的收入。”村民刘凤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刘凤枝是溪源村“福发茶业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社员。现在,她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有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股东这个新身份。
“抱团发展”—建立共赢新模式
溪源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变为股民,由个体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推动产业振兴,带动村民致富和村财增收,实现“小村也有大作为”的目标。今年试点以来,注册“栖源半岭”商标,持续打造特色品牌,共有21户茶农入股合作社,茶厂主要生产红茶、九龙大白茶,产值可达4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2万元。
“通过抱团发展,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村里还将村民闲置的茶山、撂荒地进行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王吉锋表示。
溪源村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山水林田的优势,把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融合,精心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构建全域协同发展的旅游格局,建设完成生态茶园、森林步道、景观亭、荷花池,农家乐、民宿、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游客到此不仅能‘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红叶冬玩雪’,还能品尝到纯天然的手工绿茶、酸枣糕、笋干、香菇干、木耳干、野生蜂蜜、野生猕猴桃以及猕猴桃酒等各具特色的乡村美食。”王吉锋说,接下来,溪源村将继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保护和挖掘红色文化,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