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长清谷雨茶均按一芽一叶标准采摘。茶厂工人在摊晾鲜叶。茶艺师在表演“凤凰三点头”。小游客体验现场炒茶。
2022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振工程,抓好现代农业集成片区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济南市要深化十大特色产业振兴成效,推进现代农业集成片区建设,继续提升“泉水人家”品牌效应。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又恰逢谷雨之“时”节,我们就从文化和产业的角度,一起来聊聊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同时又是泉水人家品牌的长清茶。
从红楼梦中的茶事说起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和茶相关的民俗、习惯也慢慢镶嵌上了时代的烙印,一层又一层,直到旧的逐渐模糊消散,新的取而代之。
《红楼梦》中凤姐就曾对黛玉开玩笑:“你都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当然,吃茶也有其本来的意思,即喝茶。
在华东一带盛产品质好的茶叶,所以华东地区的人们喝茶时,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是不会吐出来的,而是把茶叶嚼碎,吞入腹中。吃茶即喝茶一义由此而来。
在长清,近二十年来的“南茶北引”不仅破了茶叶不能移植的传说,而且好客的长清人也不会像王熙凤那样满口刁钻,喝长清茶只是他们待客的盛意。
就“吃茶”而言,赵朴初的禅言“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流传甚广,说出了喝茶的趣味,是“吃茶”。
现如今,“吃茶”可以不用再引申为喝茶了,因为吃茶这回事真的有。在有长清茶种植的万德街道马套村,每年这个时候去,如果在村党支部领办的旅游合作社餐厅就餐,那一盘茶叶炒鸡蛋是给贵客的头一道惊喜。
说完“吃茶”,再说喝茶的习惯。对于每位茶客来讲,喝茶的习惯不尽相同。长清茶产于中国纬度最高的茶叶产区之一。因生长环境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长清茶具有“耐冲泡”的特点。当地人形容长清茶还有一句颇为押韵的顺口溜,“小米汤板栗香耐冲泡味悠长”,里面就提到了长清茶耐泡的特点。
好茶不怕晚为啥北方讲究谷雨茶?
天有时,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地有时,沧海桑田、沉浮枯荣;茶有时,春鲜夏苦,宜分时品之。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称为谷雨茶。谷雨茶清香,有诗云:“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朱权在《茶谱》中从品茶、品水、煎汤、点茶四项谈饮茶方法,认为品茶应品谷雨茶。而对于咱北方茶来讲,更应如此。
至于为啥,这要从茶叶的生长规律说起。山东的茶叶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南方引进的。自从茶叶引进到北方以后,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季节的角度上讲,南方的明前茶都是在清明以前上市,而山东茶叶生产的季节比较晚,它上市的最佳季节是在谷雨和谷雨以后。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北方,谷雨和谷雨以后生产的茶叶,品质、香气、滋味,包括茶汤的浓度都为最佳。正因如此,从去年开始,山东省茶叶学会开展了“谷雨工程北方茶科普专项行动”,这个行动的目的就是告诉广大的消费者,尤其是北方的消费者,山东茶最好的季节是谷雨茶。
那么,北方谷雨茶和南方的明前茶有什么区别呢?北方的谷雨茶具有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是由于北方的昼夜温差比较大、茶园相对降雨量又比较低造成的。
上千次的采撷成就一斤干茶
4月初,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
山里的清晨依然有些寒意。茶农胡永翠披上一件外套,拿上篮子,就出门了。沿着村路,往山上走2里路,就到了茶园。
茶,说到底不过就是一种植物,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有文化,就有讲究。在种茶之前,胡永翠是丝毫不知道这些讲究的。庄稼人就如同地里的庄稼一样,生活质朴也粗粝。但是这些年,种上了茶,她家的日子就一天又一天地讲究且红火起来。这种讲究,既有主动因素在发生作用,也有被动因素在影响着她。村里的茶厂一般都是早晨9点左右收茶,而且只要凌晨和一大早采摘的鲜叶。要是想头天采摘了第二天一早再去送,验货师傅是不会要的。胡永翠琢磨过这个问题。如果把采茶时间只局限于一大早,那真是非常仓促,需要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后来有人告诉她,这是因为早晨5点—7点是一天中空气湿度最大、气温较低的时间,这个时间采摘下来的鲜叶在堆放时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发酵和茶叶萎缩,不至于让鲜叶变黑。同时在炒制前将儿茶素保护好,令鲜味不会消失。
采茶也不是随意的。春茶采摘时要求一芽一叶。就这样的标准,她一个小时也就采摘六七两鲜叶。最要紧的还是时间,这两天尤其如此,中午的天气慢慢热了起来,茶芽萌发的速度也快了一些。胡永翠把篮子放在两腿中间,然后蹲下,双手熟练地采摘,成千上万次的采撷后,一把把芽叶终于慢慢地堆满了小篮子。
阳光摆脱了山头的遮挡。茶园的一半浸在阳光里,一半却依然还在早晨的阴影中。春茶茶芽十分珍贵,鲜叶一公斤能卖到300元左右,干茶已经卖到2000多元一公斤。她把篮子里的鲜叶小心翼翼地捧到袋子里,把袋子放到电动车上,她要送鲜叶去了。
来到茶厂,她和往常一样,拿起一个大笸箩,把茶叶倒在里面摊开,把茶叶里带的露水晾干。接下来,把茶叶送到茶厂,记好斤两,她就可以回家了。
进了茶厂,这些鲜叶还得经过摊晾才能进机器。往往这个时候就到了下午2点。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和干燥等流程,鲜叶最终变成了散发着清香的干茶。与此同时,在村里的旅游合作社接待室里,一个茶杯被放上了茶叶,80℃的水倒进杯中,茶叶随即上下翻滚,用不了多时,一个个芽叶伸展开来,竟然回到了它们还在树上时的模样,嫩绿嫩绿的,很养眼。饮一小口,一股清香迎面而来,“小米汤、板栗香”。
目前,长清茶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和研学游的完整产业链。由于良好的品质,这几年长清茶揽获了国家绿色博览会金奖、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地理标志产品等重量级奖项。更重要的是,长清茶鼓起了像胡永翠一样的众多农民的腰包。随之而来的是,长清茶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达到2.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