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肺腺癌已经超过肺鳞癌上升到发病率第一位。很多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看着病理单上的原位癌、微浸润或者浸润性癌总是疑惑,这几种名称不同的病理名称到底什么意思?切掉后会不会复发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肺腺癌的四个发育阶段。
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代表肺腺癌的不同阶段
(相关资料图)
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它已超越肺鳞癌上升到肺癌发病率第一位。特别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查体发现了肺结节,其中的混杂磨玻璃结节一旦怀疑为恶性,手术切除后病理类型多为肺腺癌。
病理科医生为了协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设计治疗方案,通常又将手术后的病理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HH);原位癌(Adenocariconoma in situ,AIS);微浸润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iconoma, MIA);浸润腺癌(Invasive Adenocariconoma,IAC)。
这四种类型就好比癌症发育的不同阶段,越往前说明发育的越不成熟,破坏力越小,往往手术后就治愈了,不再需要任何后续辅助治疗,越往后说明发育的越成熟,破坏力越大,治疗效果相对越差,手术后往往需要借助化疗及放疗再进行巩固治疗。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腺癌的癌前病变
当做完手术后,看到病理报告写着: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因为它只是肺腺癌的癌前病变,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癌,只是肺泡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局限性增生,所以切除后不需要做任何治疗。
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结局有三种,有一部分一直都是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有一部分甚至自己消失变为正常肺组织,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原位癌。
这种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在CT上的表现一般为特别小的纯磨玻璃结节(通常≤4mm),所以当你发现特别小的磨玻璃样结节时不需要太担心,只需要定期随访即可,说不定下一次复查时结节就不在了。
原位癌属于浸润前癌
当肺泡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局限增生继续发展,会进入下一阶段,这时肺泡腔内出现了癌细胞,但是非常局限,都在肺泡腔内,并无间质浸润,这时候我们称之为浸润前癌或者原位癌。
当手术后看到病理为原位癌时,恭喜你,说明你的肺癌切除就好了,因为肺表皮层中很少有比较粗的血管,换句话说因为血供极少肿瘤细胞生长的及其缓慢,也不考虑有远处转移,所以手术切除后就认为临床治愈了,不需要再接受术后放化疗。
原位癌在CT上的表现一般为纯磨玻璃样结节,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相比,原位癌的结节可能会稍微大一些,密度也稍微高一些,关于原位癌的治疗目前还有一定争议,因为研究发现很多原位癌极其惰性,有的原位癌甚至5-10年不会有任何变化,所以有部分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即可,当然也有部分医生建议手术干预切除,目前来说当结节大于8mm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小于8mm时可以继续复查。
微浸润癌是肺癌破坏力加强的标志
当原位癌继续发展,突破了基底膜,长出了肺泡腔,就便成为了微浸润癌。它开始侵犯周围的组织,只是破坏力较小,一般多局限于5mm之内,虽然对间质及血管有侵犯,但是由于“实力不济”,往往还不足以造成特别大的影响。所以微浸润癌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尽早的手术干预。
此时在CT片下,之前纯磨玻璃结节往往变为混杂磨玻璃结节,其中可以看到部分实性成分,这时手术切除后往往也不需要放化疗,只要切除的干净,术后5年生存率几乎100%。
浸润性癌的破坏性最大
微浸润癌进一步发展,其对周围的浸润超过了5mm,由于有了相对丰富的血管的供应,肿瘤迅速增长,不仅体积逐渐增大,还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
相对于前面三种,肺浸润性腺癌的愈后往往较差,所以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手术后往往需要结合着放疗及化疗。
当然浸润性癌有不同的严重程度,如果术前发现已有远处转移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改为单纯进行放化疗,如果术前并无远处转移且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建议早日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