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前几天我被验出幽门螺杆菌了,家里之前没注意,都是一桌人一起共餐,这下子是不是大人小孩都要查吗?”
后台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私信,如今查出幽门螺杆菌已经不是稀罕事,作为胃里面的最强细菌,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臭名昭著,它也是胃癌最大的凶手之一。
一、已确定: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真凶
(相关资料图)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菌虽然在90年代才被发现,但它其实与人类共存了非常久,距今至少有五千三百多年。之所以叫幽门螺杆菌,是因为它存在于胃部的“幽门”处,在胃的左下面,它的形状呈螺旋型,整体像个长杆的一种细菌,因此被叫作幽门螺旋杆菌。
Hp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因子,当胃部被幽门螺杆菌侵入,对胃部造成刺激,可伤害胃粘膜,造成炎症的发生,当该菌在体内繁殖,炎症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胃溃疡,此时在不进行及时清除,持续感染,可能会刺激溃疡反复发作,最终进展为胃癌。
2021年,《柳叶刀》一篇针对中国胃癌发病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胃癌高幽门螺杆菌是主因,其中在非贲门胃癌患者中,感染率为94.4%。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水源传播,而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导致餐桌上唾液传播的可能性增加,更有“一人感染,全家感染”的境况。
二、家里有人查出幽门螺杆菌,孩子要不要去查?
由于中国家庭喜欢围桌共食,儿童、青少年往往成了幽门螺杆菌的高危风险人群。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一篇关于全球儿童和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论文,研究指出,目前儿童Hp的总流行率在32.3%,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则包括与家人共用房间、母亲感染幽门螺杆菌、家庭有兄弟姐妹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与感染者共餐,或是食用了不净的食物,饮用未煮沸、未处理的水。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极高,是否意味着儿童就要坚持幽门螺杆菌呢?
根据2015年中国HP感染诊治专家共识:如果无症状,14岁以下的儿童不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
明明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重点“光顾”人群,为啥很多人都不用检查和治疗呢?
幽门螺杆菌也没有想象中那样恐怖,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儿童感染Hp后,发生严重疾病情况非常少见,大多感染者无明显症状,但儿童体内的Hp根除后,反而感染率会明显升高。另外儿童自身有一定的清除率,会随着他们的发育过程,自行清除。
此外,适用于儿童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选择并不多,且副作用较大,而且儿童服药依从性差,通过药物治疗容易导致失败及继发细菌耐药。因此如非必要,并不建议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和治疗。
三、家里其他成年人要不要去筛查和根除?
怀疑家里成年人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是否全家都需要都要进行筛查和根除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秦海春表示,家庭内传播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旦发现有一人感觉,应以家庭为单位,都要去做碳呼气实验,检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建议家庭所有成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同时要进行根除治疗。而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如孕妇,建议生产后再做检测及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则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碳13、碳14呼气试验是比较常用的检查手段,可有效检出95%以上的幽门螺杆菌。
对于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我国现主要推荐采用四联疗法——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14天。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需要复查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为阴性,则根除成功。据统计,规范疗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可达90%—95%。
四、如何把幽门螺杆菌杀得干干净净?
有感染者担心,一次治疗无效,反而让细菌产生耐药性,更不好对付。那么感染者如何提高清除率?
1、首次治疗一定要坚持用药
幽门螺杆菌的首次治疗规范性很重要,初次治疗的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守10——14天规范治疗,每天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否则很容易产生耐药,加大之后治疗的困难。若一次性治疗没有效果,必须间隔3—6个月再进行一次治疗。
2、 分餐,做好消毒
家庭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好转变分餐的形式,使用公筷、公勺吃饭,不要互相夹菜,杜绝用嘴喂孩子,注意碗筷清洁,并及时消毒。
3、饮食卫生要注意
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用餐前后,都要清洁剂把手洗干净,蔬菜、瓜果也要充分洗干净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物,如刺身、牛肉等,尽量减少食用,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烫、太辣的东西,避免刺激胃粘膜,降低胃部抵抗力。
4、用药期间不要喝酒和抽烟
需要强调的是,感染者在服药期间,避免烟、酒,这些行为都可降低药效,同时对胃部产生刺激,造成无法估计的副作用,严重者,可能产生双硫仑反应危及生命。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展的一大“元凶”,由于感染后多为无症状,因此建议高危人群应每年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和胃镜,防止其发生严重病变。
参考资料:
[1]《家里大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孩子需要检查和治疗吗?》.海南省肿医内镜中心.2020-06-12
[2]《幽门螺杆菌一人感染全家检测 预防比治疗重要》.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2-06-27
[3]《幽门螺杆菌感染,到底该咋办?》.新华网.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