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养牛人郭保江
(资料图)
种草绿化家园养牛增收致富
在保山市昌宁县珠街彝族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牛人。几年来,她靠着不服输的韧劲,在大山里走出了一条种草养牛的路子。她叫郭保江,是羊街村文昌支部的一名党员。
抱团经营她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
郭保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有近10年的养牛经验。2013年,郭保江夫妇在种植烤烟的基础上,借助珠街乡山区农业乡资源优势,以“小养殖”为抓手,走生态循环的产业扶贫路子,带头尝试养黄牛。“刚开始时,由于养殖技术缺乏、粮草不足等原因,仅依靠销售小牛获取收入,收支基本持平,效益不明显,养殖黄牛数量维持在18头。”郭保江说。
2016年,郭保江家获得中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项目扶持的11.15万元,便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养殖黄牛数量从18头扩至47头。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既学到了经验,也尝到了甜头。于是,我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养牛。”郭保江说,在村党总支的帮助下,她积极动员群众养牛,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019年,郭保江针对养殖户小、散、杂乱的现状,牵头成立了彝家万人山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76户。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再为贫困户分红返利,实现了“贫困户分红+合作社利润+农民增收”3方共赢。
以草养畜她带头种植巨菌草
在郭保江的带动下,周边群众也开始养殖黄牛,并实现了增收。村民段永军就是其中之一。段永军说:“看着郭保江养牛规模逐渐扩大,2016年我便跟着她养殖,目前收入很稳定。”
为了解决黄牛的饲料问题,郭保江创新提出“以草养畜”发展思路,带头种植巨菌草,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思路贯穿始终,解决了绿色养殖和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
巨菌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饲草,具有耐干旱、繁殖快、营养高等特点,同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目前,珠街乡共种植巨菌草120亩以上。
引入巨菌草种植,不仅解决了饲草难题,还获得了中央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扶持,养殖数量从47头增加到2018年末的97头,当年出栏36头,实现销售收入43万元。
“种草不仅能致富,还能绿化家园。这几年,周边农户养殖黄牛,收入都还不错。”郭保江说,“下一步,我计划把红菌、红花、核桃等山货推出去,形成一个产业链。大家拧成一股绳,向更多人推介珠街的特产,带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植树和管树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
面对未来,郭保江说:“我们这个地方虽地处偏远,但有宝贵的条件和资源。目前,全乡都在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循环经济路子,以草养畜的发展模式大范围铺开。我坚信,大家都能通过养殖业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本报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吴再忠 施宁艳 王宝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