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玉米、水稻、大豆收获损失控制在4%、2.8%和4.5%内
挖潜“机收减损” 我省全面丰产丰收
(相关资料图)
工作人员在田间进行指导。
□文/摄 本报记者 李天池
除个别玉米冬收地块外,黑龙江秋收生产基本结束,收成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为把丰收的粮食全部收回,全省各级农业农村机械化管理部门增强“减损就是增产”意识,通过对农机进行检修保养、技术调试,确保机具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机收作业、举办技术培训,让农机手掌握机收减损技术操作要点和正确的机具调整方法等,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哈尔滨市阿城区经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君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玉米11000余亩,共有5台大型玉米收获机作业,今年产量特别好。
李君介绍,为了保证颗粒归仓,他们机械检修从割台和扒皮机两方面入手。不检修好割台,它的转速和轴承损坏,在作业“吃”玉米过程中会发生玉米秸秆推倒,导致玉米没收上来;扒皮机不调试好,太紧,容易产生碎粒;太松,叶子就会多,需要将机械调到不产生碎粒状态。在品种选择上,要选择适宜地区种植的,要适时收获,避免因延后收获,而导致采摘成熟玉米粒时发生洒落。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根据《黑龙江省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增产减损行动方案》,玉米、水稻、大豆机械收获减损分别控制在4%、2.8%和4.5%以内。为严格控制减损,秋收期间,全省各地农机推广部门积极落实推进减损相应措施。
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农机农艺站站长刘本忠告诉记者,除线上培训外,他们还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指导。“收割在时间上很有技巧,割青时,早晨稻杆上有露水,因此收割时间不易太早,要在上午9时~10时收割,下午15时~16时返潮时要停止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田间,农机站的工作人员们告诉记者,农民进入新地块作业,应踏查清除田间障碍物、标识田间收获机通行困难位置、在匀速收获100米~200米后,停车检查脱粒损失和清选损失情况、粮食含杂率糙米率情况,根据收获质量进行相应调整等相关知识。
为更好提升机收减损意识,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日前共同举办了“全省玉米、水稻机收减损技术培训(线上+线下)及现场测试活动”。
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郭雪峰介绍,这种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大家熟悉了机收减损关键技术措施,掌握了收获机械割台、脱粒装置等关键部位调整核心技术,增强了“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和农机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3天累计超过4000人参与了线上培训活动,点赞数量达到5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