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吕富来 俞秋玲
(资料图片)
“我是村里的带头人,有责任也有信心把上梅洲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日前,婺源县蚺城街道上梅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华坚定地说。自2011年当选上梅洲村支书以来,李国华秉着对村庄发展“三年一小变、十年大变样”的庄严承诺,带领干部群众实干巧干,促进了村庄从“后进村”向“先进村”华丽转身,实现了村民从“贫困户”向“富裕户”美丽蜕变,上梅洲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省5A级乡村旅游点”等称号,村美、人和、民富,一幅乡村振兴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扑面而来。
李国华(左二)
“办好每件小事”,民生事业赢得百姓口碑
曾几何时,上梅洲村是婺源远近闻名的“后进村”,交通不便、赌博成风、组织涣散,被群众形象地戏称为“办公无楼、找人无路”。
2011年,李国华高票当选村支书,向百姓承诺“三年一小变、十年大变样”。有人好心“劝”他:“别太较真,这么多届都搞不好。只要山上不起火,河里不涨水,就成。”皮肤黝黑、外表憨厚的李国华想都没想就回答:“乡亲们选我做‘当家人’,不是让我来吃干饭的,让他们寒了心我还有脸见人吗?”为此,他发动党员从“小事”做起,通过设置党员服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民情等特色“微岗位”,让全村党员“肩上有担子、手上有事干”,自己有事没事也经常到百姓家里转一转,问问他们“想什么、要什么”。
根据群众意愿,李国华筹资160万元新建上梅洲村便民服务中心,终结了几十年来“办公无楼”的历史;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完成9个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解决了困扰几代村民“找人无路”的难题。他还争取资金30余万元为仁川埠自然村9户群众安装自来水;争取资金2万余元为11户贫困户打井、改水……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就这样,一桩桩“小事”让上梅洲村百姓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好日子”,“有事找国华”也成了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确保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婺源县委安排县纪委县监委挂点帮扶上梅洲村。在挂点帮扶单位的指导下,李国华强化基层队伍建设,把“能人”选进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三务公开”等制度,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村干部的鲜明标签,使得曾经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多次获评全市、全县先进基层党支部。李国华个人获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等荣誉。正因如此,村民们充分信任村干部,曾经一盘散沙的上梅洲村催生了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心。
“干好每个产业”,造血工程促进乡村振兴
路好走了,事好办了,可作为省级“十三五”贫困村,乡亲们的腰包还没有鼓起来,这一度让李国华如鲠在喉。
不认命的李国华坚信“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就一定会有好日子”。经过仔细研判,他决定从产业入手治“穷根”。于是,他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跑项目、筹资金、兴产业。
2017年4月,李国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整合扶贫资金80万元,建起40余亩的扶贫产业园,成立婺源县民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全村38户贫困户全部吸纳入社,发展猴头菇、茶树菇等种植业。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他“私车公用”一周跑2000公里,“软磨硬泡”拿下了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长期技术合作和购销合同,解决了产前技术和产后销售的问题。不仅如此,他还自费参加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学成归来推动了“中黄一号”茶叶、有机蔬菜、冷水鱼、民宿等产业发展。如今,扶贫产业园每年为每户贫困户送上6000余元的“致富红包”,为当地村民带来务工工资14万元,获评“全省就业扶贫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