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10天夜以继日的坚守,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在多科室的协作下再次创造生命奇迹,一对胎龄28周,出生体重仅620g、850g的双胞胎早产儿大婷、小婷成功获得救治,今日顺利出院。
小姐妹的妈妈妊娠期合并肝功能异常、抗磷脂综合征等多种妊娠期合并症,孕期中用了多种方法才艰难保下来“珍贵儿”。生后4天,大婷和小婷就相继出现了严重腹胀,医生考虑肠穿孔的可能性极大,在气管插管连接T组合复苏器下,于4月5日转运至首儿所新生儿内科。
(相关资料图)
新生儿内科第一时间组建了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案和诊疗计划,在普通(新生儿)外科、麻醉科和辅助科室等多学科的协作下,对大婷、小婷进行全面救治及护理。入院2个小时后,两个宝宝接受了手术治疗,大婷术后诊断为胎粪性肠梗阻,小婷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穿孔。为了后续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分别在肚皮上进行了肠造瘘。术后,两个宝宝在新生儿内科病房继续一步步的闯关之旅。
两个宝宝入院时的状态很差,严重腹胀,腹壁颜色发青,可见到明显胃肠型,虽然手术顺利,但早产儿肠道发育不良、肠功能极差,术后仍面临喂养不耐受、营养不良、消化道感染等问题,这些都是对医护人员的艰巨挑战。
在术后可以进行肠道喂养前,需要技术精湛的护士保证宝宝能够通过静脉输液获取生长发育必须的能量和元素,但是宝宝的血管比输液管路更细,对护士放置留置针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护士长郭立涛带领护理骨干,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保证了静脉通路开放,让每一剂药物都能顺利输入宝宝体内。此外,宝宝的肠道蠕动功能极差,即使进行了肠造瘘手术,仍存在反复腹胀、排便困难等情况。通过医护人员每日耐心的洗肠、通便、抚触以及中医推拿等治疗,她们的肠功能逐渐好转。从微量喂养到正常进食,医护人员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就连住院医生、进修医生都充当起了临时妈妈,教会她们怎样一口一口吃奶。
除了消化系统,大婷、小婷的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也让医护人员“提心吊胆”。大婷一出生就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住院期间又出现了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合并症,加上存在先天粗大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导致充血严重,无法脱离呼吸机。在内科药物关闭动脉导管失败后,大婷进行了第二次全麻手术。术中,心脏外科主任张辉、麻醉科主任潘守东等多名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新生儿内科主治医师杨盛男、护士长郭立涛全程陪同和监护。术后,大婷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明显好转,12天后顺利撤离有创呼吸机,目前已经顺利离氧,可以自由的呼吸。
同样,小婷在术后第二天就突然出现心率及呼吸难以维持,新生儿内科主任王亚娟在病床前指挥抢救。甚至有那么一刻,家长都渐渐对小婷失去了信心,但医护人员没有放弃,经过奋力抢救,这一关她挺过来了。之后,小婷的心肺功能奇迹般的迅速好转,生后1月余成功撤离呼吸机。
在定期进行眼底病变筛查过程中,小婷眼底病变逐渐进展,严重危及视力,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生后2月余,眼科副主任张浩对小婷进行了全麻下双眼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后监测眼底病变有了明显改善。
早产宝宝不仅仅是足月宝宝的“迷你版”,他们一出生就开始“战斗”,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发育关……每一关都挺过了,才能留在人世间。大婷、小婷几乎经历了早产儿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合并症。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长每天要电话沟通十几次,帮助家长建立照顾孩子的信心,协助建立早产儿门诊随访资料夹,帮助预约早产儿门诊,嘱托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早产儿门诊专家做好交接工作。经过医护人员和家长的不懈努力,小婷在生后74天,体重增长至2000g,成功离氧并实现全经口喂养。而经历了3次全麻手术的大婷,在生后100多天也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刷新了首儿所救治最低体重早产儿的记录。
随着学科的发展,新生儿内科每年成功救治数十位超未成熟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成功救治的早产儿出生体重越来越小,从720g到670g,再到620g。王亚娟主任表示:早产儿的成功救治离不开科室精细化的管理、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护理以及多学科的协作。独行速,众行远,“迷你”姐妹的成功救治,不仅刷新了首儿所救治最低体重早产儿的记录,更彰显了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与良好前景。未来,新生儿内科将不断加强与院内的交流合作,全面提高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及内外科疾病综合救治能力,为更多早产儿的健康成长“铺路搭桥”,为更多早产儿家庭撑起美好的未来。
文 | 李思晨、张文慧、杨盛男
摄 | 杨盛男
编辑 | 宣传中心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