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7月8日,在华龙区岳村镇瓦岗村的金丝薯种植基地,村民正在对金丝薯种苗进行栽种,只见他们地膜打窝、放苗、覆土、压实,一系列操作格外娴熟。770亩的金丝薯种植已接近尾声。
(资料图)
6月中旬,岳村镇通过招商引资,将大连广莲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770亩金丝薯种植基地项目成功引入瓦岗村。
土地流转 为规模化经营提供基础
瓦岗村是该镇第一个实现耕地全部进行集体流转的行政村。自2016年开始,全村2460亩耕地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给村集体,通过沁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转租或栽种,用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在良好种植基础的前提下,金丝薯种植基地项目顺利落地瓦岗村。普通红薯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价格在2至6元/公斤,通过生物茎尖脱毒技术培育的金丝薯,亩产可达2000公斤,市场价格也突破了20元/公斤大关。无论在产量、质量、价格还是市场,金丝薯有着明显的优势。
7天清茬旋耕打井 再现种植速度
金丝薯最佳的种植时间在6月中下旬,经过5个月的生长,11月可进行收获。由于金丝薯的块根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空气,若是土地疏松度不够,就会造成金丝薯根系发育缓慢,不利于淀粉累积沉淀。与此同时,金丝薯在生长过程中,7天就需要浇水一次,水量过多又会导致烂根,因此,滴灌管网、水井又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麦茬清表、土地旋耕、新打水井、灌溉网铺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眼看就要错过最佳的种植期,镇村干部主动作为、科学研判,全体人员开足马力、昼夜轮岗,仅用时7天就完成了770亩耕地的3遍旋耕,铺设管网1万余米、新打水井6眼、覆膜51万平方米……
防汛防涝 有效提升种苗成活率
随着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从偶发向频发转变,2022年的汛期给金丝薯的栽种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比如由于地膜的覆盖,降水无法及时下渗,极有可能造成内涝,刚栽种的种苗如果长时间泡水就会烂根,新种苗也无法实现及时栽种。
为有效应对汛期,提高已栽种的种苗成活率,加快栽种进度,镇村两级干部提前购置调配水泵、水带等排涝设备,在降雨前将设备提前运至低洼易涝处,做到关口前移、力量前置;除农民参与排涝工作外,还组建了由党员、预备党员、退伍士兵组成的防汛抢险队,连夜进行排涝抢险,确保种苗安全度汛。
实现乡村振兴,抓好产业是关键。在服务好当前农业项目的同时,岳村镇还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实体经济项目落户,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