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家庭幸福。
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不仅让余生少了几分忧虑,还会以家风的形式,给予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与之相反,当一个家庭走向衰败时,原有的宁静被打破,种种“怪像”层出不穷,搅得人心惶惶,日子过得很是压抑。
【资料图】
01
秩序被打乱,不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古时候,人们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虽然带有一种封建主义色彩,但也不可否认其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团队,在家庭成员平等的基础上,总得有一个人处于“主导”地位,是“掌舵者”,才能引领家庭航船行稳致远,一旦出现“越位”或“错位”,就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春秋时期,晋献公执掌晋国政权,虽谈不上有很大的作为,但前有先人打下的良好基础,又有重耳、申生等子弟贤德能干,境内一片政通人和的气象。
然而,自他宠幸爱妃骊姬之后,这种岁月静好的局面便开始被打破了。
为了满足骊姬的野心和欲望,晋献公渐渐失去了理智,纵容骊姬对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的迫害和追杀,最后,骊姬如愿让她的儿子奚齐继位,从而将晋国推入了动荡混乱的局面。
后宫的夺权和外戚的作乱,在历史上层出不穷,也由此终结了一个又一个朝代。
一个普通家庭的经营,也如同一个诸侯国一样,首当其冲的,便是家中长幼有序,夫妻和睦,儿女听话。
只有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不试图挑战“权威”,才能平心静气地处理一个个“利益争端”,才能齐心协力,帮助每个家庭成员实现梦想。
当一个家庭中出现“老子不是老子,儿子不是儿子”的怪象时,就会出现“谁也不听谁的”窘境,一个家便面临着四分五裂的危险了。
02
耽于享受,不再“心有大志”,不再“拼尽全力”。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生旅途上,多少人都是从一无所有开始,历经种种磨难和艰辛打拼,最终实现了“应有尽有”。
一路走来,是因为他们“心有大志”,是甘愿“拼尽全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肩负着“复国”大业,所以当他被迫流亡在外时,受到了很多国君的礼遇。
比如,在翟国,虽说是个小国,但翟国国君很是敬仰重耳,就赐给了他一位美人季隗,重耳便在翟国待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儿子,久久不愿离去。
后来,重耳投奔齐国,齐桓公也赐给他一个美女,名叫齐姜,重耳又一次沦陷在温柔乡里,幸亏齐姜和大臣们设计让重耳醉酒,才将他送回晋国,以图大业。
再后来,重耳到了秦国,秦国国君将公主怀赢嫁给他,虽说是一种政治上的拉拢,但重耳又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这三个夫人,都一度让重耳将“复国”的理想抛到九霄云外,只顾享受天伦之乐。
好在,跟随重耳的文武大臣们没有忘记肩负的使命责任,他们一路追随,一路提醒,陪伴重耳度过了一个个危难时刻,也甘愿舍弃看似已经富足的生活,实现了复国大业,开启了属于“晋文公”的辉煌历史。
一个家庭,不怕一开始就穷得掉渣,而是怕取得一定的财富和地位之后,就此止步,甚至就此沉沦,在“吃老本”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重返贫困不堪的境地。
03
本末倒置,年轻人不干活,老年人不休息。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人生在世,谁都逃不开生老病死的规律。
年轻时,拼尽全力赚钱养家,年老时,不再汲汲于功名富贵,不论钱多钱少,安静地过好当下的日子,人生才不会留下更多遗憾。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按部就班地做好每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
有人浑浑噩噩度过前半生,到了五六十岁了,才不得面对窘迫的生活了,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有人勤勤恳恳大半生,到老了,却依然舍不得休息,总惦记着为儿女分担压力,不知疲倦地继续赚钱。
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自觉,一个人到老了,如果还在为“生计”发愁,不得不说,是一件很心酸的事。
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一个家庭中,年轻人的“不作为”,他们要么找借口“啃老”,要么接着“打拼”的由头放任自己东扯葫芦西扯叶,最终一事无成。
当一个家庭,年轻力壮的人成天游手好闲,没有正经事可做,而年老体衰的人却还在承担赚钱养家的时候,哪怕依旧有进项,但都如同日薄西山,无法长久了。
04
结束语:
家和万事兴,人勤春来早。
经营好家庭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要时常警醒、自我反省,防止出现“怪像”,才能让日子不偏离航向,越过越红火。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