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洛阳城内的控制后,司马懿与蒋济驻扎在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上奏章给曹芳陈述曹爽之罪(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曹爽得知洛阳的消息,一度惊慌失措,但并没有崩盘,而是将天子车驾留在伊水之南,砍伐树木建成鹿角,征发屯兵数千人以自守(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
因为皇帝还在曹爽手中,从合法性来说,曹爽还是强于司马懿的,唯一的弱点就是家属都在司马懿手里。
关键时刻,洛阳来了两个人,而其中一人差点改写了整个历史。
大司农桓范。
桓范,字元则,沛郡人。
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后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曹爽上台后,因为桓范是同乡,对他特别礼待,任命其为大司农,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于时曹爽辅政,以范乡里老宿,於九卿中特敬之,然不甚亲也)
曹爽、曹羲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劝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徐内入者?)
爽曰:“谁敢尔!”
曹爽的核心是太和浮华案的这帮权贵子弟,他和老臣的关系处的很一般!但是真遇到政变这种超级难题,只有这帮老臣才能帮你解题啊。
洛阳巨变后,桓范初始想接受司马懿的命令,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及宣王起兵,闭城门,以范为晓事,乃指召之,欲使领中领军。范欲应召)
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而其子谏之,以车驾在外,不如南出)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么老乡关系都不管用,计算的就是两大阵营的实力对比。
桓范也不是真心要帮曹爽,无非就是政治投机而已。
曹爽有皇帝、地方军区几大统帅都是他的人,有这两点就够了。
桓范决定赌一把,去投奔曹爽,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范疑有顷,儿又促之。范欲去而司农丞吏皆止范。范不从)
此时司马懿已经封锁洛阳各个城门,桓范思虑之后选择从平昌门出逃,为啥呢?
门候司蕃是他的故吏(乃突出至平昌城门,城门已闭。门候司蕃,故范举吏也)
桓范讹称得到诏命而成功出城(举手中版以示之,矫曰:“有诏召我,卿促开门!”蕃欲求见诏书,范呵之,言“卿非我故吏邪,何以敢尔?”乃开之)
司马懿得到消息后,对蒋济说:“智囊往矣。”(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
蒋济则说:“曹爽对桓范内在疏远,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桓范的计策。”(济曰﹕“范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这些老臣都是人精,把人性琢磨到了极致!
但是一向谨慎细微的司马懿怎么会出如此大得疏漏呢?
大司农的属官全部知道桓范要出逃,他还不知道?
守城的军队也没有换成自己人。
一切源于兵力有限!
司马家的嫡系就是那三千人,要守皇宫、要看管武库,要监视大将军府,实在抽不出人手,而王观、高柔仅仅是名义上接管曹爽的兵营,关键时刻这些中军会投向谁,司马懿也没有底。
桓范见到曹爽后,给曹爽兄弟出了一系列计策:
1、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兵马围剿司马懿,皇帝在你们手上,号令天下谁敢不从!(劝爽兄弟以天子诣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徵四方以自辅,今卿与天子相随,令於天下,谁敢不应者?)
2、中军还有一支部队就在城外,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附近,赶紧去调他们来一起去许昌,许昌有武库,可以武装这支力量(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许昌别库,足相被假)
3、最重要的粮食问题也不用担心,大司农印就在这里!(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胜负犹未可知。
1、皇帝在曹爽手上。
2、曹爽可以诏令三大军区勤王剿灭司马懿!
更有利的是,毌丘俭就在豫州都督诸军事,是三大军区离的最近的一支军队。
3、曹爽已经主掌国家十年,洛阳的中军长时间都在曹爽兄弟手中,难保禁军不会有异心啊。
但是曹爽兄弟的反应是啥呢?
羲兄弟默然不从!俱不言!羲犹不能纳!
关键时刻,居然怂了。
这边司马懿也很紧张,让蒋济给曹爽写信,只想剥夺他们兄弟的兵权而已(济书与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
同时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颍川陈氏)诱劝曹爽,允诺其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及财产。
爽疑!
凭什么相信司马懿呢?
司马懿很懂人性,把曹爽的心里都琢磨透了,很快曹爽的心腹校尉尹大目送来消息司马懿指洛水为誓了!(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谕爽,指洛水为誓!)
曹爽降了,请皇帝罢免自己,向司马懿认罪投降(中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谓诸从驾群臣曰:“我度太傅意,亦不过欲令我兄弟向己也。我独有以不合于远近耳!”遂进谓帝曰:“陛下作诏免臣官,报皇太后令。”)
咱们来推测下曹爽是怎么想的:
1、曹爽肯定有考虑过和司马懿打内战,但是面对大魏军神,能有多大的胜算呢?
2、一旦打输了,司马懿还能接受他的投降嘛?
3、现在司马懿以他积累了数十年的名声指洛水为誓,同时还有大批的魏国重臣写信保证。曹爽也许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熬走司马懿, 还可以反攻打算嘛。
桓范怒了,他舍弃了司马懿的拉拢,是担了多大的风险!
桓范等援引古今,谏说万端,终不能从。
桓范痛彻曹爽兄弟: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於今日卿等门户倒矣!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桓范哭了,这把赌错了,他差点亲手毁了桓家!(谯郡桓氏跟曹氏、夏侯氏同乡,属于顶级士族一列,但由于桓范牵扯进曹爽谋反案,桓家随后被诛灭三族,只有极少数人逃脱性命,谯郡桓氏随后走向没落。一百多年后,一位桓氏后人却差点颠覆了司马氏的统治)
曹爽周围也有明白人,主簿杨综说扯住印绶而哭曰:“主公今日舍兵权自缚去降,不免东市受戮也!”
爽曰:太傅必不失信于我!
的确,司马懿如果不指洛水发誓,曹爽极有可能会跟他拼个鱼死网破!
司马懿用他四朝元老、大魏军神、曹魏忠臣等标签做了一次巨大赌注!
曹爽回到洛阳后,司马懿在曹爽府四角起高楼,命人日夜监视(遂免爽兄弟,以侯还第)
曹爽开始害怕,开口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很爽快的借了。曹爽以为司马懿不会赶尽杀绝,实际上,司马懿是在紧锣密鼓的编排证据。
轮到卢毓、钟毓登场了。
司马懿对老臣的安排是人尽其用,起用卢毓担任司隶校尉,钟毓担任廷尉(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弹劾京官,廷尉负责审理重大案件)
眼下,司马懿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裁定曹爽的罪名。
结党营私、擅权自重、收受贿赂,这些不足以判处死罪,只有一种罪名才能彻底清除曹爽一党:谋反。
卢毓和钟毓饱受曹爽排挤,对司马懿的意图心领神会,将曾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严刑拷问,逼迫其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初,张当私以所择才人张、何等与爽。疑其有奸,收当治罪。当陈爽与晏等阴谋反逆,并先习兵,须三月中欲发,於是收晏等下狱)
司马懿拿到罪证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牵连被杀者高达五千余人!(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2月6日曹爽投降,2月9日司马懿就举起了屠刀!
司马懿为什么如此不择手段?
因为他知道曹爽的势力太庞大了,只要留着,谁笑到最后就真不好说,必须迅速斩草除根!
司马懿用自己人生终章书写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一笔!自此永载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自秦并天下以来,皇位更迭除了王莽那次,全都是靠打下来的。谁都没想到夺取皇位,居然还可以这样玩!高平陵政变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司马懿为榜样,来践行其厚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