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红学爱好者都为贾府算过账,尽管来源有四五种,如爵禄、赏赐、房租等,但能称得上主要经济来源的只有一种,那就是田庄收入。
贾府祖籍在金陵,现居都中,而他们的田庄却在东北,三个不同的地点折射出贾府的变迁,也揭示出贾府的身份地位。
(资料图)
宁荣二公原为包衣出身,因功勋获封国公爵位,随着国朝定鼎而定居都中,因有爵位而获得封地。所以说,对于贾府而言,最尊贵的荣誉就是爵位。
爵位作为贾府的灵魂,为它带来了各种社会关系,甚至与北静王交往甚密;也为它带来了财富,就是田庄收入。所以,爵位既是贾府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贾府经济来源的主要构成。
爵位的作用真有那么大吗?不妨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的爵位制度。清朝爵位有宗室、异姓功臣和蒙古爵位三类,宁荣二公所获爵位属于异姓封爵;爵位分封又有功封和恩封两种,这两种爵位在贾府都存在过。
当年宁荣二公因功获爵,属于功封;而像贾代善、贾赦、贾敬、贾珍则属于恩封,也可以叫荫封,封是对功臣平辈或上辈的赏赐,而荫则是对子、侄、孙等下辈的赏赐。
异姓功臣爵位又分为九等,即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和恩骑尉,每个等级又细分有三个级别,所以,也就是九等二十七级。从中可以看出,宁荣二公所获爵位位列第一等,那么公爵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
清代的俸䘵由俸银和䘵米两种,按不同身份和职司发放,每年正月二十和七月二十为限,分春秋两季发放。比如荣国公功封国公爵位,位列第一等,其俸银为700两左右,且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一两,支给䘵米1斛,荣国公的䘵米就是700斛。按照清朝一斛等于两百斤来算,700斛折合成斤两就是14万斤。
所以,在荣国公时代,荣府的钱够不够花先不说,但粮食肯定是够吃了,主要那时贾府的人口还不多。
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异姓功臣爵位是世降一等,所以到了贾赦袭爵时,他的爵位就变成了伯爵,同样待遇也要相应变化,伯爵一等的待遇为:俸银为510两左右,禄米510斛,折合十万斤。
那么,到了贾赦时代,单靠爵位所得粮食够荣府上上下下享用吗?这就涉及到了荣府的人口问题。
在小说中,作者没有明写荣府有多少人,但是从一些细节当中,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二。比如贾宝玉第五回说,家里上下有几百个女孩儿;在第六回作者也有提到荣府有三四百丁,其中的丁是指男性;还有在第五十二回,麝月有提到荣府有上千人;
根据上述一组数据可以估算一下荣府的人口,至少在1000人以上。很显然,单靠爵位的䘵米并不能解决荣府的温饱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亏空,入不敷出的情况。
对于荣府粮食匮乏,在小说中也有表现出来。比如第七十五回刻意写了贾母等主子们吃的红稻米。
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由此可见,爵位世降一等对贾府的影响相当大,直接影响到了贾府主子们的吃饭问题。
爵位除了有禄米,还有就是禄银,上述说到贾赦的禄银仅有510两,这点钱还不够他娶小妾用呢?实际上清朝的官员俸禄也不高,京官除了俸禄,可以领到与银两等值的禄米,但地方官就惨了些,到手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费。
所以,清朝为了提高官员工资,也采取了措施。比如到了雍正年间,京城各部的堂官可以领取双倍俸禄,而地方官也推出了养廉银制度,使得官员收入有所提高。
但是,对于诺大的贾府,为官的也就只有贾政,那么,大量的开销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田庄。
清朝的田庄可不简单,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奴隶主经济庄园。清朝初入关时,多尔衮为了满足满洲贵族对土地的贪欲,进行了大量的“圈地”,在顺治年间,不管有主无主的土地,先后圈占汉人田地高达二十万顷。
实际对于游牧民族满洲人来说,努尔哈赤开始征战后,根本目的就是掠夺土地和人口,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满洲人的制度带有强烈的奴役倾向,他们有颁布“圈地”政策和“逃人”政策,以此保证他们的特权,这种现象直到康熙年间才有所缓和。
对于贾府来说,他们也是圈地的受益者,因爵位而封有土地和人口,从五十三回乌进孝在年关时的清单,可以得知,贾府的庄园在东北,也就是清朝的老窝。
再细看清单上的物品,有家禽、野味、海鲜、各类干果、名贵特产和各种粮食,可谓应有尽有,同时这些东西也都是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从而获得经济收入。
在小说中也提到了,“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这笔钱就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收入。贾敬算准了该有四五千两银子,结果乌进孝只交出了一半。于是,贾敬说他“打擂台”,而且还称他为“老砍头儿”、“老货”,又抱怨他来的时间太晚了。
从“乌进孝”的名字,以及贾敬对他的态度,可以确定,此人满嘴跑火车,没一句实话。作为贾府田庄的经纪人,他中饱私囊是肯定的,对此贾府人员也知晓,但又无可奈何,天高皇帝远,任谁掌管也免不了贪污。所以,贾府只好哑巴吃黄连,认了。
但这样的默认,对贾府影响是相当大的。庄园收入作为贾府的主要经济来源,却被大打折扣,其后果就是加大贾府的财政亏空,加速贾府的败亡。
贾府人员众多,生活奢侈,又爱面子,不知节俭,更何况还有像贾赦这样的败家子,穷尽也是迟早的事儿。
但正如探春所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后击倒贾府的还不是奢侈的生活,而是抄家。清朝官员一旦被抄家,多半是要削去爵位的,爵位一失,也就意味着贾府一无所有了。
综上所述,贾府的财富都是来源于剥削,而他们的这种特权正是受益于祖上的功业,一旦被抄家削爵,家产、人口、土地都会被抄没,这样一来,贾府也就被打回包衣原形,这大概就是小说中的所说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又或者如《好了歌》所唱: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