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画像
“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是民间的俗话。
说的是西晋有五个王一起到南方“掘金”,最后只有一个王成功了。
(资料图)
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句俗话说起。
01
公元304年,是西晋永兴元年。
虽然年号“永兴”,但晋王朝却难兴了。
因为改变王朝命运的“八王之乱”已经如火如荼,王朝处处风雨飘摇。
所以,很多王侯将相都要选择“站队”。
只有站对了,才能保住脑袋,保住荣华富贵。
这个时候,王朝名义上的“皇”还是那个肉米不分的傻儿司马衷。
而实际上控制朝局的,换成了“八王”之一的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虽然控制着朝政,但手里却缺少前辈曹孟德的一张好牌。
这张好牌便是傻儿皇帝司马衷。
但司马衷在“八王”之一的东海王司马越手里。
司马颖昭告天下:朕是得了篡位(口误,是传位)诏书的,正统皇帝,司马越之流是叛党。
司马越回应说:皇上从来就没有下过诏书。司马颖这是谋反,本王受皇命要平叛。
二人嘴炮激烈之时,司马衷去哪呢?
每天喝着肉粥,抱着美女,悠哉悠哉!
琅琊王司马睿和司马越是好邻居,于是二人联手起兵讨伐坐镇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司马颖。
不幸的是,司马越大军不但惨败,逃跑时还把傻儿皇帝司马衷给落下了。
一同被擒住的还有琅琊王司马睿,还好司马睿人比较机灵,侥幸越狱逃回了封国。
看了更晕的八王之乱 图谱
02
战役结束后,西晋朝局依然动荡。
本来司马颖收获了司马衷,抓的一手好牌。
但这货却显然没有曹孟德当年的本事。
明里暗里想德都是自己做皇帝,压根没拿傻儿皇帝当底牌,挂起晾着。
很快一场叛乱再次爆发。
这次是司马越的嫡亲兄弟东燕王
司马腾
和西晋北方边防军司令
王浚
联手。
联军攻势很猛,司马颖抵挡不住,跑了。
跑去哪呢?
跑到了同样野心勃勃的河间王司马顒的地盘——洛阳。
司马顒的部下大将张方一看,来的不仅有司马颖还有傻儿皇帝司马衷,机会呀!
于是献计,让司马顒挟持傻儿皇帝远遁长安,再号令天下。
司马顒深以为然。
于是,傻儿皇帝和司马颖被司马顒大军带回了长安。
然而,司马颙“挟天子令诸侯”的大计还未来得及展开,东海王司马越再次跳了出来。
司马越首先发表檄文公开声讨司马颙的狼子野心。
接着,声泪俱下的向天下表明自己对向傻儿皇帝的不二忠心。
随后,举起了“迎圣驾、归故都”的旗帜。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天下舆论顿时形成“一边倒”。
东燕王司马腾、北军司令王浚等也宣誓追随司马越“迎圣驾”、“讨逆贼”。
这还不算。
司马越明面上把司马颙,骂了个狗血喷头。
暗地里呢?是个眼高手低的货色。
他派人捎信儿给司马颙传达了一个信息:大家都是兄弟,找个时间见个面,商量商量把这盆肉分了吃吧。
傻儿皇帝在自己手里,又有数十万大军,承受舆论压力的司马颙,几番权衡,竟然信了司马越“会商”的鬼话。
为了摆脱舆论压力,也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司马颙杀了大将张方。
理由是:自己受了张方的蒙蔽和要挟。
司马颙的这招太损,部下寒了心,仗还没打,前线部队的将领就投降了司马越。
司马越趁势举起“义旗”攻伐长安城。
至于先前的什么密谋“会商”之事,都成了屁话。
这么一搞,鸡飞蛋打的司马颙只好灰溜溜的跑进附近的大山打游击了。
那个前来投靠司马顒的成都王司马颖,也慌不择路的跑到新野找旧部去了。
长安城被破,司马越的联军一通抢劫之后,“押着”傻儿皇帝回了洛阳。
03
司马越大胜之后,志得意满。
为了实现自己称帝的野心,他一不做二不休。
首先,干掉了司马顒。
这家伙虽然现在是游击散兵,但还是有影响力的,斩草除根最稳当。
春秋时代有范蠡,战国时代有吕不韦,魏晋时期有石崇,朱明王朝有沈万三......
最后呢,都没了。
一直能够保持兴盛的家族有没有?
有!
山东曲阜的孔家乃是无可置疑的神州第一。
山东琅琊的王氏同样是地道的豪门世家。
司马睿的好朋友就是来自王氏豪门的王导。
王导的先祖据说是东周时期恒王的一个王子,所以以“王”为姓。
到了战国时代,王家出现了第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大秦帝国猛将王翦。
后来,王翦的后代中有一支宗族迁到了山东琅琊。
这时候,历史发展到了西汉。
琅琊王家第一次出了一个名人王吉(不是王老吉)。
此人不但官居博士谏大夫,而且是我国最早提出“晚婚晚育”政策的第一人。
王吉之后,琅琊王氏家族中代代都有朝中高官,声名开始显赫。
到了三国魏晋时期,琅琊王家的名人开始呈“井喷”状态。
首先登场的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两个著名人物:
一个“卧冰求鲤”的哥哥王祥,官居西晋司空、太尉;
一个是“护兄争鸩”弟弟王览,官居西晋光禄大夫。
接着登场的是开创中国玄学清谈之风的两个名士。
一个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堂哥王戎,官居西晋司徒;
一个是玄理领袖人物书法家堂弟王衍,官居西晋太尉。
后辈里,还涌出了军阀王敦、良相王导,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师。
再后来,王氏家族里更是男女齐发力:先后出了8个皇后,20个驸马,15个一品大员,150个五品以上高官。
试想,这样一个豪门世家,想不影响朝局也不行呀。
司马睿的朋友,正是这个豪门世家里的中坚人物——王导。
05
王导认识司马睿时,还只是东海王司马越手下的一个参谋长。
当时,司马睿与司马越正在联手讨伐司马颖。
年方三十的司马睿与年方三旬的王导一见如故。
此时司马越手下王导的哥哥王衍正受器重,所以职位较低的王导就很少有发言权。
但是,没有发言权并不代表一个人不具备发言的能力。
其实王导就如当初躬耕南阳的孔明,对西晋时局有着很清晰的判断。
王导一直都在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八王之乱”已经把西晋王朝积累的老底啃光了,谁是最后赢家?
第二,北方胡人势力盘踞交割,西晋实力又严重削弱,一旦有变,何来战略纵深?
第三,司马家族遍地是王,谁出头谁挨打,谁有实力?谁又有能力静观其变?
第四,大家都盯着北方长安,南方的广阔天地是不是应该更有作为?
第五,王氏一族无上荣耀,但要维系长盛不衰吾辈是否应该更加努力?
王导结识司马睿之后,三聊两聊后,敏锐地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司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