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古神话,你会最先想到什么?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壮观,是愚公移山的坚持,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还是其他?
神话之所以为神话,是有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存在。即使放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下,都无法解释这些事情,甚至怀疑只是古人的一些想象,从未发生过。
(资料图片)
今天要提到的,是在神话故事里出现过,但至今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一种东西:
三次经过了自己家门,却因为工作原因而没有回家的大禹,在治水过程中用到的“息壤”,被后人反复研究,显得十分神秘直到明朝时期才被揭开真实面目。
那么,这到底是何物?为何鲧在治水的时候用了它反而因此丢了性命?相传这还让尧感到十分震怒。
一切缘由,待细细说来。
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即使远隔重洋,但在历史的记载中都出现过一些惊人相似的情节,其中一个就是上古大洪水。
这些传说大概都是说,远古时期,人类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洪水灾难。西方文化中主要以诺亚方舟为主角,可以发现直至今日说到世界末日、说到大浩劫,人们还是会联想到乘坐诺亚方舟逃离。
而东方文化中,主要还是大禹治水这段故事最为有名,并由此传下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
据说,远古时期,共工和颛顼在争夺天帝之位时撞倒了擎天柱,导致天塌地陷,所以才有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故事。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文化记载的洪灾,都被赋予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加上年代久远,没有更多细节的记载,或者是没有被完好的流传下来,所以归为“神话”一类也不为过。
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里,有许多防洪抗洪的方法和器械,保证着河流周边居民的生活安全。
因而,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疑惑,在公元前2000多年,人们还在用着简陋的木器、石器时,大禹在面对巨大的洪水之灾是用什么治理九州之水的呢?
《淮南子》中,我们看到大禹治水其中的一个方法:禹乃以息壤填洪水。
在该古文中还仔细提到,息壤可以用来搭建堤坝,并且遇水就膨胀,它吸水性很强,可以随着水势自行增长,达到抗洪的效果。
这可就有点神奇了!
而大禹之所以有这样的宝物,据说还是他爸爸鲧从天帝那儿偷来的呢。也是因此,传说鲧的行为震怒了天帝,最终被处死。
唐朝时期,柳宗元因故被贬后,不时出外游玩以解烦闷。听闻一寺庙里有大禹留下的息壤,心生好奇,于是亲身前往。
他惊奇的发现旁边一座佛堂的地面莫名鼓起,连地砖都顶了出来,寺僧说,即使铲平铺好了,过段时间又会再慢慢鼓起来。但柳宗元却认为,这可能是迷信之说,故弄玄虚,因而没有相信。
苏东坡则不一样。相传,他也曾在荆州城南门外见过息壤,旁边还有石碑写着其特点,说是铲除后还能复生。苏东坡对此持相信的态度,后来在他的诗中写到,这是天帝神力,人间奇景。
女娲在神话故事里做了两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是补天,二是造人。
在造人的故事里,是这么描述的,她来到河边,用黄土掺水捏泥人,捏好的泥人一放到地上,马上就变成了活生生的人。
女娲始终只有两只手,造人的速度有限,心急的她于是直接用树藤沾了泥浆,然后甩到了地上,一下子就出现了很多个人。
这个故事,也似乎佐证了息壤确实是种神物,有生命力,能自我增长。
时间来到了明朝。当时有名的才子杨慎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息壤,其实就是种田所用的十分普通的土壤。
之所以命名为息壤,主要是因为这些可以让老百姓们修养生息,把它认为是神物,会自行增长,是一种望文生义的曲解。
有人就说,那为什么鲧盗窃了这么普通的息壤会惹怒了天帝呢?虽盗窃是不当之举,但毕竟也是救了天下苍生啊。
事实上,这其中也有误会。天帝之所以震怒,鲧最终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治水不当,一味靠堵,导致更严重的洪灾,良田尽毁。
而大禹治水之所以大获全胜,不是因为有神物息壤的帮助,而是他深谙水性,真正懂得如何疏通河道,与筑堤结合,完成治水伟业。
杨慎的这种解释抛开了神话传说的外壳,思想十分前卫,很有科学性,受到了很多后人的认可。
后人在很多史料记载中,加入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因而息壤在不同人的研究之下也有不一样的解释。
在一些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中有认为息壤是神的头皮、身上的死皮,甚至说是神的粪便。这些说法无疑都是将其认为是神的一部分,即便是遗弃之物,这些听起来都比较玄幻。
甚至在宋代,有人认为息壤是一种“神物”,只要埋到地下就可以避免洪灾。
另外,在史记中也曾有相关记载,说秦武王“于息壤盟誓”,说明息壤很有可能只是单纯的一个地名而已,而这里,也可能正是鲧最初治水的地方。
神话故事的源远流长,或多或少会因为时空限制,出现了偏差。
相信神话存在的人们大多都是浪漫主义的追随者,他们相信神力神物,也将其当作一种寄托、信仰、希望;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一定会有更多科学的思考、细致的探究,由此来解释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神话存在。
或许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发现这些所谓的神话并不是真的神迹,而是古代人类智慧的做法和产物,是我们老祖宗聪明才智的体现,难道这不是另一番乐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