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资料图片)
姜太公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他出人头地之前,是一个普通的人,七十多岁了,还在磻溪钓鱼为生。
拿起钓鱼竿,却不要鱼钩,坐等收获。不一样的行为,吸引了路过的周文王。
接下来,周文王和姜太公聊了很久,非常欣赏。姜太公的命运,因为一次钓鱼而发生改变,留下了大器晚成的励志故事。
当我再次研读“钓鱼”的典故,忽然明白,成大器的人,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要经历三种磨砺。“钓鱼”之前的人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01
自身弱小,磨练才华,求能。
姜太公,祖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因此被封赏在吕地。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作为功臣之后,姜太公也毫无悬念地变落魄了。毕竟,祖上的恩德,不能保证后辈永远富贵。
为了谋生,姜太公做过屠夫,还做过卖酒的小贩。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他想要崛起,就得有硬本事。读书,变成了他的必经之路。
家里缺少柴米油盐,但是不缺书。不仅读书,他还会写书。从他留下的《太公兵法》,不仅是自己的读书和人生总结,还成就了张良等名人。
《楚辞》里说:“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可见他吃了不少的苦头。
自古以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拿大奖,走上高位,其实他们的才华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鸭子定律告诉我们,看到鸭子在水面自由穿梭,就更应该看到鸭子的腿,在水里使劲划动。同样,一个成大器的人,外表看来,精彩纷呈,从内在来看,是饱经沧桑。
做生意、学手艺、挤进市井,可以从社会上学到知识,能够感知到社会的变迁;读书,可以从名人、古人的身上汲取养分。
雨果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穿粗布的人,也能成大器,因为他的内心是丰富的,全社会都能变成他的“书”。用一生的时光,积累才华,不无裨益。
02
社会喧嚣,磨练心态,求静。
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人明白的道理,但是乱世来了,大家都会害怕,恨不得躲到山里去,哪能出人头地呢?
姜太公不一样,他所在的年代,有无恶不作的商纣王,贤明的人找不到位置,小人、好色之徒,洋洋得意。
想要在乱世里,有所作为,不仅靠勇气,更要稳住自己,以静制动。
据《中国古代宰相传》所言,姜太公为了谋出路,有几次离家远行的经历。有一次他混入了商朝的官场,但是看到纣王的行为,就非常担忧自己的安危,于是退隐了;他还去朝歌卖麦子、牛羊,遇到了官兵,只能落荒而逃,丢掉了所有的东西。
姜太公叹息:“此乃天丧我也。”
当然,他叹息之后,稳住了自己。一不留神,就平平淡淡地活到了七十岁。
如果是你,到了七十岁还一事无成,会不暴躁吗?恐怕你早就是抱怨声中,走向消亡了。
如果是你,能够在闹市中,安心读书吗?
隋朝时,有一个叫李密的人,骑着牛外出,为了不耽误读书的时间,他把书挂在牛角上。旁边的人都笑话他,但是他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这一幕,被官员杨素看到了,于是乎,李密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可见,越是狂躁的年代,越要安静下来。坚持住,就能拥有安静的力量,就像壁虎一样,趴在某个地方,在猎物出现后,一跃而起,收获满满。
俗话说:“水静水深,人静心深。”
身处闹市,若能有很多独处的时光,你的样子,就已经出类拔萃了。不慌不忙地走,比那些瞎转悠的人,走得更远,目标更加坚定。
03
机会未到,磨练耐力,求运。
姜太公的生活,告诉我们一个观点: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不要因为自己无权无势,就对强者点头哈腰,通过讨好来换取一点点利益。而是要坚持做自己,突出自己的个性,等待赏识、志同道合的人。
当然,为了保持个性,等待机会和人,就要有强大的耐力。
姬昌是一个励精图治的人。这一点,姜太公早就发现了,但是他没有去打扰姬昌,而是观察他的封地有什么变化。
终于,他等来了姬昌外出打猎的机会,并且在半路上,设计了一个奇怪的动作“不要鱼钩,也能钓鱼”。
有人说:“今生遇到的人,绝非偶然,而是命运必然出现的人。”
看起来很意外的“相遇”,其实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就像发明家一样,可能一千次实验,才成功一次。但是一次成功,是必然的。
人要是有了耐力,还有了等的智慧,那么成功就很容易了。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能够草船借箭,火攻曹操,重要的原因,就是等到了薄雾、东风。要是诸葛亮慌乱了,随便挑选一个日子就出发了,后果不堪设想。
04
孔子说:“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姜太公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又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他用七十多年的时间,磨练自己的耐力、才华、等待机遇。然后用不多的余生,成就了一个时代。
当下的你,也许是在热闹的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也许在位置上,找不到晋升的方法,也许在为自己年纪偏大而烦恼......
看过了姜太公的成功方法,就不要烦恼了。沉淀自己,等自己有了厚度,就能拿起鱼竿,慢慢悠悠地等待好运来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命运无定数,只要敢攀登。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