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闻名的"明十三陵",是"燕京八景"之一, 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燕山脚下的天寿山,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始建于永乐七年,停止于崇祯十七年,前后共历经了230多年。
(明十三陵)
(资料图片)
"明十三陵"的地址是明成祖朱棣所选,关于朱棣为遴选墓地,民间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
话说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委派姚广孝和廖均卿,到处为明朝皇室选择墓地。
在一个黄道吉日里,朱棣带着两位风水先生出发,来到昌平县的一个村庄里。看到了村庄背后的一座大山极具特色,背靠燕山,左右各有青山两座,中间一片开阔地,清澈的泉水顺山而下。正好符合风水学里面所描述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特征,乃大吉之地。
于是,朱棣便问姚广孝两人:"陵寝的具体位置该选在哪里呢?"两人随即骑马围着大山转了一圈,姚广孝将一枚铜钱埋在了陵寝的位置,作为记号。廖均卿也将一根树枝插在了自己所选的地方。待朱棣前来视察时,姚广孝将树枝提起,赫然发现,树枝上穿了一枚铜钱。经确认,两人居然选择了同一个地点,且分毫不差。朱棣大喜,于是将皇室墓地钦定在了这里。
这只是传说,不足为信。
《明太宗实录》载,真正为朱棣选墓的是礼部尚书赵羾和他率领的一些风水术士,里面确实有廖均卿。当时,已年近古稀的廖均卿历经数月,考察了北京郊外的众多地方后,认定了昌平黄土山为墓地绝佳之处,于是绘制了地图,呈交朱棣预览,待朱棣亲自查看后,认定此地"玉烛清明,并三辰而永耀;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于是立即下旨,"圈地八十里为陵区禁地",开始动工修建。
因为"十三陵"是朱棣朝开始修建的,所以朱元璋没有葬在"十三陵",他下葬地点是南京明孝陵。
朱允炆也没有葬在"十三陵"。当初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破京城时,朱允炆点燃了皇宫,就此无影无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后来朱棣多方寻找朱允炆,均杳无消息,当然也没能葬在"十三陵"。
(朱祁镇和朱祁钰)
关于朱祁钰,捡一个皇上来干了几年,又让别人赶下了宝座。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帝干得好好的,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大肆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忍无可忍,御驾亲征,结果差点全军覆没,悲催的是自己也居然被俘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众臣扶持朱祁钰上位,也就是明代宗。更为喜剧的是,后来朱祁镇又回来了,这下可好,一朝俩帝。于是朱祁钰尊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并将他软禁。朱祁镇后来发动政变,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皇位,反将弟弟朱祁钰软禁。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不承认他的帝王身份,将他葬在了北京西郊的玉泉山北麓。
再说说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他把自个儿挂在煤山的歪脖儿树上后,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太监。后来,还是李自成将他入了殓,葬在了思陵。因此,朱由检能葬在"十三陵",实属幸运。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