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
宋朝的经济文化空前繁盛,就连盛唐都甘拜下风。不过,在对外战争上,宋朝却显得羸弱不堪,纵观所有战争,宋朝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据史学家分析,宋朝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情况,除了重文轻武政策外,主要与赵光义有关。那么,赵光义究竟做过什么呢?
(相关资料图)
当年,赵匡胤被众将士黄袍加身,从而登上了帝位。一统天下后,赵匡胤吸纳前朝的教训,改革了部分法令。
赵匡胤共有4个儿子,可真正长大成人的孩子却只有2个。按理说,赵匡胤驾崩后,应由他的儿子继位,可没想到,反倒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大统。
赵匡胤在位之时,赵光义为朝中王爷,他并非名义上的王爷,而是握有实权。在所有兄弟中,赵光义排行老三。据传,在赵光义出生之时,杜太后梦见神仙将太阳送给自己,所以她认定赵光义才是天子。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杜太后病重之时,她胁迫赵匡胤签下《金匮之盟》,并让其发誓,不得将皇位传给幼子,如若意外发生的话,必须将皇位传给赵光义。
当时的赵光义不过34岁,根据古代平均年龄来看,他能活到50余岁,而这时,他的儿子早就成年了,这又怎么算是幼帝呢?除非杜太后早就知道赵匡胤命不久矣,才会让他签下盟约。
有人曾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表示赵匡胤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以赵德昭为例,众人对他的评价为胆小如鼠。
公元979年,赵德昭与赵光义攻打幽州。有一晚,军中动乱,大家找不到赵光义,有人便提议将赵德昭拥为皇帝,不曾想,赵光义竟得知了这件事。
回到京师后,赵光义以北伐为由,将赵德昭训斥了一番。可没想到,退朝之后,赵德昭竟在家自尽而亡。其实,这与胆量毫无关系,赵光义本就是个心狠歹毒之人,他知晓将士曾打算拥护赵德昭为王,如果赵德昭不自行了断以示清白,那将会祸及家人。
自从赵光义登基后,他的心中便产生了焦虑,他曾见证过黄袍加身的场景,他也知晓赵匡胤在众将士心目中的地位。
在赵光义登基后,如果这些将士不承认自己的正统性,转而拥护赵德昭为王,那自己必将下台。因此,赵光义想了一个办法来控制该局面——“文臣监军”。
自古以来,文臣和武将素来不和,在赵光义颁布文臣监军的诏令后,文臣便自动划分到了他的阵营中。
如果武将产生谋逆之心,那文臣则会告发他们。虽然赵光义不用再担心武将会谋反,可武将却面临着大麻烦。
在战场上,文臣会跟随武将上前线。武将本就精通战场调配等,可如今,文臣却在一旁指指点点,无论武将做出什么决定,他们都会指手画脚,这使得武将的心中很是不舒坦。如果武将和文臣发生冲突,后者还会直接向赵光义告状。
事实上,除了文臣之外,赵光义也曾做过这种事。公元979年,北汉走向灭亡,这使得赵光义傲娇不已,他认为自己的政治能力在赵匡胤之上。于是,赵光义开始将目光转向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重要战略地区,可它却被卖给了契丹人。
赵匡胤曾想夺回燕云十六州,所以他对契丹发起过战争,可却以失败告终。赵光义则在想,如果他能抢回燕云十六州,那他则会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起初,宋军取得了重大成功,赵光义想驱逐所有败军,便命人乘胜追击,可没想到却遭到契丹的猛烈反击,宋军腹背受敌,全军溃退。
虽然宋军受到了重创,可只要重整旗鼓,那还是有反击的机会。可没想到,在上战场之前,赵光义被流箭射中了屁股,这也导致宋军崩溃。许多士兵都感到诧异不已,没想到堂堂皇帝竟会因为一支流箭而弃军逃跑。
赵光义逃跑后,宋军的心理防线崩塌,所有人都跟着撤退。契丹见宋军大乱,便赶紧派军前去追击宋军。不出意料,宋军最终大败。
总结
宋朝的羸弱与赵光义存在着莫大的关系,在赵光义的统治下,宋朝渐渐失去了尊严,他们不再惧怕失败,即便是被敌军追击,他们也不愿再反击。
赵光义的统治思想对宋朝的影响巨大,这也逐渐呈现出经济繁荣、军事羸弱的局面。总之,失去尊严的王朝和灭亡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