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太上皇这个词汇在中国古代史上是比较尴尬的存在,所谓"山无二虎,国无二主",应当是大行皇帝后继新皇,可是偏偏历史上就出现了因禅让、逼宫等原因而造成两个皇帝的存在,新皇登基初掌权力,本应该大施拳脚、无所顾忌,然而却有个"太上皇"在身后注视着,一举一动都仿佛受到"老皇帝"的监视。好在历史上主动禅让的太上皇总是少数,很多都是局势所致不得不将皇位以最快速度传给继任者。我们熟知的太上皇有因被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而迫不得已禅位的李渊,和不想在位时间超过其爷爷的乾隆皇帝,其实还有一位著名的"最幸福"的太上皇,却鲜有人知道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的兄弟太皇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玄武门诛杀,并安排尉迟恭全副武装前去李渊处(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在内宫的一个湖内划船游玩,小编表示李渊这心真大,自己的儿子们在手足相残,他这个当父亲的居然还有心思划船)逼宫,求得敕令,巩固了玄武门之变的成果。
就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3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将军国大政都交给他处理了。12天后,李渊对外宣布自己要当太上皇,禅位给皇太子李世民,终于在9月4日李渊传位给李世民。就这样李渊做了9年苦闷却又平安的太上皇生活,到死也没有给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惹过半点祸事,可谓是最省心的太上皇。
1795年的正月里,清廷的皇宫里热闹还未散去,清高宗乾隆皇帝宣布一道圣旨,立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太子,并决定次年禅位给皇太子。果真,1796年的正月,这位康熙皇子最喜爱的孙子、享受着两代人勤政带来的成果、使得清朝由盛转衰、六下江南留下不少烟雨传闻的乾隆爷退位,永琰继位为嘉庆帝,乾隆为太上皇帝。
但是与李渊不同,乾隆这个皇位是自己主动赏赐给儿子的,自然有很强的主动性。乾隆退位后,自称太上皇帝,却仍然把持着朝政,对外宣称"大事儿还得我办"。这个老顽劣把持了四年的朝政,让本来想要施展一番的嘉庆皇帝苦闷无比,直到嘉庆四年,时年89岁的乾隆皇帝才驾崩。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一驾崩,嘉庆便整治乾隆的宠臣和珅,可谓是最遭恨的太上皇。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汉高祖刘邦在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是为大汉开国。而刘邦既然做了皇帝,其妻儿均要按皇家礼仪受封,这个自然。但是刘邦还有一个老爹--刘太公刘煓,这位差点被项羽煮了还被儿子刘邦补刀道"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的刘老太公,他的封号该如何解决呢?虽然刘太公于大汉建国无益,却生了刘邦这么个皇帝,自然也得有个尊号。于是,刘邦尊刘煓为太上皇,而且对他特别好,五天看一次,还经常准备杂耍、大戏,甚至市井打斗来讨这位太上皇欢心。刘太公可谓是最幸福的太上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