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技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在面对酷暑严寒的时候,一些制冷的机械设备被应用到皇宫和其他高贵场所。
除此之外,积极乐观的宋人还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出避暑御寒的意识,并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资源来改善自己身边的小环境,以期消除或减轻酷暑严寒给生活所带来的困扰。
一、盛夏避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避暑政策
暂且不提皇宫内各种奢华的避暑设施和物品。单就读书和上朝这两件事,皇帝在面对酷暑的时候,也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应对措施。
元裕元年(1086)初伏的时候,皇帝就以暑热为借口罢侍讲达三个月之久。程颐当时就提出,如果因为原来侍讲的迩英殿过于狭隘湿热,那么请皇帝搬到相对宽凉的延和殿,但他的建议却未被采纳。
在他的眼中,一个好皇帝不能不多读点书。于是,他在第二年的三月再次进言,要求恢复暑月的侍讲。
但年幼的宋哲宗和垂帘的太后却依旧不感兴趣,在敷衍地下诏让修内司进呈延义殿的室内建筑图后,程颐的建议就又石沉大海了。
每五天才去前殿上一次朝,大部分时间在后殿度过的神宗能过一个比较凉快的夏天了。原来只有皇族才能用的凉伞放宽了限制,这让一些原本暴露在骄阳下的大臣们多添了一份凉意。
大中祥符九年(1016)五月,宋真宗再次带给大臣们一个惊喜,他下诏“中书、枢密院,三伏听午时归第,著于令。”从此,中书和枢密院的官员们可以在三伏天的午后堂而皇之地带薪休假了。
邓忠臣的诗句“大明放朝官避暑,长廊愉愉绝尘土”,就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景象。此外,宋代还有端午赐衣的习惯,“升朝官每岁端午赐时服”。当时正值盛夏五月,故所赐衣物必定是适合酷暑穿戴的。宋代的厢军主要负责各种营造修缮事务。
一般情况下,他们大多在露天的环境下工作,炎炎酷暑往往让他们痛苦不堪。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想要笼络军心,政府都会出台一些避暑的政策。
2、避暑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恪守礼教的故事。北宋文学家王禹偶非常怕热。有一次客人来访,当时正值秋老虎天气,他却穿戴得整整齐齐出来迎客。
即便如此,他的心中仍然忐忑不安,生怕失礼引起客人怪罪。客人走后,王禹俩返回卧室凉轩,让仆人轮流挥扇不止,却还是汗流浃背。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宋人的礼法观念是很强的。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即便是天气再热,宋人在自己家里会见客人也不敢穿着清凉的内衣,至于像今日这样穿着脱鞋,光着膀子走在街道上的现象,那更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宋人在酷暑的时候,有直接吃冰的习惯。程颖在《食冰诗》中云:“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老仙笑我尘劳久,乞与云膏洗俗肠。”
陈景沂有一首诗,说在特殊方法下做出的笋,吃起来会出现“寒牙嚼作冰片声”的效果。相比较而言,宋人更喜欢利用冰块来调配各种冷饮。把冰和酒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避暑器物
1、水帘
在一些高级政府机构中,有一些用来制冷的机械设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水帘。
所谓水帘,是指在屋脊和亭檐中铺设水路管道,当盛夏来临的时候,利用水车等机械设备将冰凉的井水引入管路之中,再顺着房檐四散而下,使周围变的凉气激荡。
秘书省的这套水路系统和当今的地能中央空调已颇为类似。其主要的区别有三点:第一,它缺少主机,即换热器和制冷剂;第二,只有出水井,而无回灌井;第三,它没有末端的风机盘管。
但仅就制冷功能而言:首先,冰凉的井水已能提供足够的冷源,故无需换热器和制冷剂;其次,宋代并没有节约能源的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回灌井也就没有必要存在;另外,虽然末端没有风机盘管,可当时己有大型风轮能作为替代品。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简单的空调制冷系统。只不过它的制冷效率较低,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弥补,即需要有专人不断地转动抽水和鼓风设备。
扇子大概是宋人身边最常用、最常见的夏季用品了。无论是躺在床上,还是走在路上,都可以随时使用。
淮南制置发运使刘承颜曾向宋仁宗进献一种消暑的宝物“轮扇浴器”,因谏官说“承颜欲以此媚上尔”而被退还。
文彦博有次赞扬皇帝的节俭,他说:“北使见于紫衰殿,宴垂拱殿,左右内侍执用白纸及柿油蕉叶扇,率不直十余钱。此止士庶便于日用,今万乘临轩操用,有以见尧、舜俭德之美。”
从这段恭维的话中能够看出,当时不管是士人还是平民,一般都用白纸扇或油蕉叶扇,这些扇子通常十来文一个,比较便宜。
2、竹器与冰块
在各种消夏竹器当中,最为人普遍使用的是竹席,又称竹章或蔫席。由于是用竹子编制而成,因此睡在上面清凉无汗。竹子还能做成枕头,与床上的凉席配合使用。
宋人对竹枕非常喜爱,认为冰凉的竹枕不但能够消除暑热,而且有利于睡眠。
对此,吕陶作诗曰:“不夸雕琢略磨碧,溪史持来赠野翁。冰雪易侵毛发际,尘埃难到梦魂中,消除暑慑宜无价,赡养墉闲似有功。富贵人家应笑我,水晶新样极玲珑。”
在吕陶眼里,竹枕清凉无比,而且能让尘埃难以进入梦境,实在是消除暑热的无价之宝。在宋代,冰块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消暑降温物品。
但受限于气候条件,普通人往往很难在炎炎夏日得到它们。冰块的最大消耗团体是皇室成员。而对各级官员来说,冰块能够通过赐予、馈赠或购买等形式获得。此外,还有一些注重享受、舍得花钱的富人也能够享受冰块带来的凉爽。
冰块是被储藏在深井之中,以减缓冰块的融化。冰井务被废除后,由琼林苑一直作为藏冰机构负责冰块的储存和相关的祭祀活动。
三、解暑
1、急救措施
虽然宋人有多种避暑手段和避暑物品,但却依然有可能中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用相应的急救措施及解暑药品去应付。我国的传统中医学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继承前人丰富的医学知识之余,宋人又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在条件允许的紧急情况下,宋人可以用嚼姜、蒜来作为急救措施。如果不服姜、蒜,是不能喝凉水的,同时也不能让患者躺在潮湿的地方。
正确的做法是先让病人喝热水,如果附近没有热汤,可以用童子尿来代替。然后用布蘸热水放在他的肚脐及气海穴上,让暖气穿透患者的肚脐和小腹。
等到他苏醒后,再服用从别处取来的药物。如果是在旅途中突然中暑晕倒,身边又无法得到热水,就要先把患者扶到阴凉的地方。再取路中的热灰土放在病人肚脐中成窝状,让人在土窝中小便。
等到患者苏醒后,再把尿灌入嘴中,或者喝半碗地上的泥浆水,又或者用冷水与道路中的尘土调配,让患者服用,即完成整个救治过程。
2、辨明病因
以上所讲的是条件不足时的急救措施。如果附近有药铺,有医生,则最好先请医生进行诊断,然后再服药治疗。
因为药铺中虽有成药,但同样是因暑热而引发的各种疾病,有可能出现病症相同,其病理却大相径庭的情况。如果不先让医生诊断就贸然服药,万一病症不对,非但延误治疗时机,更有可能加重病情。
热病、中暑和湿温虽都因暑热而起,且外部表现症状类似,但因其病理不同,故此在脉证上也有很大区别。如果不仔细加以区分,治疗就会出现问题。
结语
不管是气候对于宋代社会的影响,还是宋人对气候知识的探索及对局部气候的改善,都属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互动。异常的气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正常的气候也能够为人类造福。
人类有权利改善自身所处的气候环境,但绝不能无限制地利用科学技术去改变整个气候。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正是后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尊重并正确利用自然气候的特点和规律,正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