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带领十万大军,来进攻刘备。夏侯惇出发之前,信誓旦旦地喊着,要生擒刘备和诸葛亮。
(资料图片)
知道了夏侯惇即将打来的消息,刘备就把自己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下放给了诸葛亮。诸葛亮第一次调兵遣将,有些挫折,靠着刘备的剑印才得以顺利实施。诸葛亮的挫折是怎么来的?当然是来源于关、张二人,毕竟诸葛亮初来乍到,没有任何出色之处,就开始对刘备集团指手画脚了,关张二人当然不服啊。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忽报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张飞闻知,谓云长曰:“可着孔明前去迎敌便了。”玄德召二人入,谓曰:“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张飞曰:“哥哥何不使‘水’去?“玄德曰:“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关、张出,玄德请孔明商议。
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众将听令。张飞谓云长曰:“且听令去,看他如何调度。”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右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诸葛亮调派停当,就连刘备本人也必须服从诸葛亮的安排。这样,关、张二人才不得不服从安排,各就各位去了。即便如此,关、张二人还是不肯罢休,继续找茬。我们看《三国演义》:
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做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此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云长曰:“我们且看他计应也不应,那时却来问他不迟。”二人去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抵触孔明指挥军事方面,张飞更是积极主动。张飞不断地对孔明冷嘲热讽,言语挤兑之尖酸苛刻令人寒心。张飞为什么会这样反感诸葛亮?
我们知道,刘备创业之初是白手起家的,后来张飞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资,刘备才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有点招兵买马的本钱。
应该是,张飞才是刘备集团的最大的原始股东。张飞之所以愿意服从刘备和关羽,是因为刘备、关羽是他的大哥、二哥。
张飞的意思很明显:我听大哥、二哥的,这个没有任何毛病;可是,新来的孔明算是什么玩意儿?我凭什么还得听你的?刘备集团里有类似想法的人,也绝对不止张飞一个,他们都敢怒不敢言;张飞不站出来说话,谁还敢稍有微词?所以,这样讲义气、代表大家出头说话的事情,张飞自然就“义不容辞”了。关羽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则是沉稳厚重型的,所以他不方便打头阵,就时不时地在旁边煽风点火,起个敲边鼓的作用。
关羽和张飞二人对诸葛亮的态度,其实也属于人的正常反应。谁还没有个想不开的时候?谁还没有个闹情绪的时候?这其实也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就是:有话说在当面,决不藏着掖着。
关、张二人也通过这一番牢骚,告诉孔明:不要以为你当了军师,就可以凌驾于我们兄弟之上了;我们跟大哥的关系是铁硬铁硬的,你孔明的权力是临时的,大战过后,赶紧归还权力,该咋地还咋地。关、张二人的做法,还可以提醒使孔明不要有凌驾于刘备之上的想法,要慎终于始;是告诉孔明:我们今天,包括以后,听从你的军令,不是因为你是军师;而是因为大哥的安排,我们是为了照顾大哥的面子。这样刘、关、张三人相互平衡,达到了既最大化地利用孔明,又不至于被孔明架空的目的。
诸葛亮第一次负责军事指挥,刘备为什么会用人不疑,把权力全部下放,甚至连自己都愿意服从他的调遣呢?原因就是:
第一、刘备个人的性格和品质。
刘备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既然答应了让诸葛亮辅佐自己,就必须给予诸葛亮管理大权。否则诸葛亮寸步难行,又怎么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你答应放手给人家,人家来了;到了关键时刻,你又产生怀疑了,不肯下放权力了,这样的事情刘备干不出来。
第二、诸葛亮的《隆中对》,使得刘备犹如醍醐灌顶,看到了摆在面前的发展之路,也由此认识到了诸葛亮的大才是名副其实的。
在此之前,刘备就像一只没有头的苍蝇,四处乱撞,结果奋斗多年,却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诸葛亮的一番高谈阔论,使刘备眼前一亮,发现了新的天地,对未来信心满满,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集团的所有人都没有诸葛亮这样的深谋远虑。因此,他对诸葛亮一见倾心,准备把指挥权全部逐步地交给诸葛亮。
夏侯惇的到来,也正是刘备下放权力给诸葛亮的第一个机会。
第三、司马微的推荐。
刘备在会见诸葛亮之前,就对
“卧龙”
的大名开始仰慕不已。这主要是司马微的反复宣传和推荐。只是,刘备尚且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具体谁是卧龙,卧龙究竟在何方?
第四、徐庶的推荐至关重要。
徐庶临走前,被刘备的至诚之心彻底感化,就不再保留,把诸葛亮的底细全盘托出,为刘备聘请诸葛亮出山铺平了道路。徐庶又对诸葛亮的才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让刘备对诸葛亮更是心向往之。徐庶评价诸葛是:
“管仲、乐毅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徐庶还强调诸葛亮才能在他的十倍之上。徐庶的军事指挥能力,刘备是亲眼所见;而诸葛亮还在他的十倍之上,刘备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呢?
所以刘备心情迫切地请来了诸葛亮,更加心情迫切地希望诸葛亮能够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
其实,说到底还是刘备的品性决定了他愿意完全授权给诸葛亮。因为,刘备在任用徐庶的时候,也是因为对徐庶深信不疑的。刘备的诚实坦荡、心口如一让诸葛亮感激涕零;从此以后为了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的越大理想,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诸葛亮的一生诠释了一个人间至善至美的情感,那就是:
士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