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清高是文人身上常见的陋习,而顾璘没有。
什么是真正的“名师出高徒”?让我们来看看顾璘和张居正的故事。
这段时间我们在讲武昌老九门的时候,有个人的名字出现特别频繁,就是顾璘。为什么呢?因为他特别喜欢改名,对吧?关系,听我们一一道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伯乐相千里马
01顾璘的最大贡献,不是修皇陵,不是改城门,而是打磨了江陵神童
这段时间我们在讲武昌老九门的时候,有个人的名字出现的特别频繁,就是顾璘。为什么呢?因为他特别喜欢改名,对吧?
武昌古城九个城门,他一共改了6个门的名字,除了汉阳门、平湖门和保安门3个门外,其它的都被他改了,分别是:改大东门为宾阳门,小东门为忠孝门,新南门为中和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簰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
这些名字都改得非常雅致,也很有文化内涵。他来到湖北任上,其实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替嘉靖修明显陵。
但我今天要说的是,顾璘在湖广巡抚的任上,最大的功绩不是改了几个城门的名字,而是发现了张居正,并对他用心打磨,把张居正培养成了有明一代最为杰出的相才。
位列“江东三才”、“金陵四大家”和“弘治十才子”牛人顾璘
02先说牛人顾璘,特别是他的宦海沉浮的人生
顾璘是什么人?我们前面也提到过,他是一个有名的才子,位列“江东三才”、“金陵四大家”和“弘治十才子”之一。
顾璘21岁就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因为性格刚直,得罪了著名的权奸刘瑾,差点丢了性命;后来又得罪了嘉靖皇帝,被罢官在家。
1537年,62岁的顾璘再次被起用,来到武昌,任湖广巡抚。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个比他更牛的才子,从荆州来的“江陵神童”,年仅13岁的张居正。
03再说牛人顾璘遇上了更牛的张居正,会发生什么故事?
张居正天资聪颖,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到武昌报名参加乡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一旦考中便是举人,可以入朝为官了。
这件事,在当时也迅速上了热搜,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6而张居正的才华也被传得越来越神,成为远近闻名的“江陵神童”,以至引起了顾璘的关注。
有明一代最为杰出的相才张居正
顾璘做了什么呢?很干脆,直接让张居正落榜。
是张居正没有考好吗?不是,张居正考得非常好,足可中举人。但顾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历经官海沉浮,阅遍世事沧桑,深知年少成名,并不是好事。因此,他觉得要把这个“神童”打磨一下,让他受点挫折,以便日后成为真正的济世之材。
果然,考试结果公布,呼声最高的“江陵才子”落榜,又一次上了热搜,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这对于此前早就习惯了顺风顺水、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的张居正来说,由此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但他没有灰心,从此静下心来,更加扎实地学习。
04牛人遇上牛人,顾璘说了什么?
3年后,16岁的张居正再次报考,果然一举中榜;然后他去拜见了顾璘。
顾璘解释说:“耽误你三年时间,是想打磨你的心志,是希望将来要做伊尹、颜渊那样的大才,而不是一个做少年成名的举人!”说完,解下自己的犀牛皮的腰带送给他,说,“这个送给你,日后你是要佩玉带的人,这条犀牛腰带就配不上你喽。”
古人的腰带,特别讲究
要知道,在明代,一品佩玉,二品佩犀。顾璘显然是认为张居正的成就必在自己之上。此后,顾璘和张居正也成了忘年之交。
05“少年不能顺、中年不能闲”,人才需要磨刀石
我们今天讲顾璘和张居正的故事,是想说名师不仅需要有伯乐的慧眼,还要有磨刀石一样的品质,去苦心孤诣地打磨一个高徒。上对国家时局负责,下对人才本身负责,看长远,有担当,只问对错,不避是非。
人才更需磨刀石
这话怎么理解呢?要知道,顾璘为官在任,需要政绩。但他发现张居正之后,不是去打造一个神童,不是去炮制一个传奇,以此作为自己晋升的阶梯,而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为大明朝打磨出一个真正的人才。所谓,“少年不能顺、中年不能闲”,顾璘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他太了解“伤仲永”的故事,他不愿意看到张居正重蹈覆辙,所以用心去打磨他,这就是“高徒需要名师”的道理。
果然,在顾璘的打磨之下,张居正在官场如履薄冰地生存,小心翼翼地成长,终于成为万历首辅,他所推行的张居正改革,把大明国运又延长了至少半个世纪。
06人说张居正还没有被打磨够,你怎么看?
很多人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时光是如此的宝贵,顾璘凭空耽误他3年时间,其实也不是很厚道。
但也有人说,张居正被顾璘打磨得还不够。大致意思是顾璘应该再耽误他10年时间,因为他们觉得张居正其实还是不够收敛,以至于在后来的施政过程中手腕过于刚硬狠辣,导致自己的下场不太好。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关注我,我会继续为您带来有趣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