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世界简讯:郑和遭辱!随处捏造的名人名言,到底说明了什么?

2022-09-28 09:53:26
A+ A-

最近,在某航海院校参观时,看到了这么一条挂在墙上的名人名言。


(资料图)

这段名人名言,一看就是有问题的。

古代没有录音机,郑和的名言要想流传下来,必然会记诸于书面史料,而史料一般都是文言文,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知道文言文不是这样的。

会不会记录的是郑和的白话呢?更无可能。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人不是这么说白话的,想要知道明朝人说白话是什么样,看下《水浒传》就知道了。

总之,这样的名言,绝对是今人的口吻,绝不是六百多年前的郑和能说出口的。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先驱,想必也是位君子,真正的君子大多是厌恶虚名和妄名的,给郑和强行安上这么一段煞有介事的名人名言,身死而致妄名,我想是对郑和的侮辱。

这段名人名言是从哪来的呢?龙马君随便搜索了下,网上到处都是。

从格言网到历史习题,这段所谓的名言被大量引用,无不注明是郑和所说,经过查找,大致确定了这段名言的出处——法国作家朗索瓦·德勃雷的《海外华人》。

在这本书中,这位法国作家记述了郑和与明仁宗朱高炽讨论宝船船队存废问题的对话,为了说服朱高炽这位保守皇帝,郑和抛出了文初图片里的那番高论。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出处找到了,问题又来了,这位法国作家是怎么知道郑和与朱高炽之间的对话的呢?他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很可惜,龙马君搜索了《明史》和《明实录》,都没有相关的记载。国内的郑和研究专著《论郑和下西洋》也未能确证这段话。

因此,龙马君推断,这段话就是这位法国作家捏造的。这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我们的二流作家们也常常编排国外的名人,在一众鸡汤作家的努力下,卡耐基一个人就包办了一半的成功学名人名言。

然而,真正的问题是,一个国外作家捏造的如此漏洞百出的我国历史名人的名言,怎么会在我国流传这么广呢?

郑和是中国人,我们才是第一手资料的掌握者,我们怎么“进口”起我们国家名人的名言来了?我们需要“进口”吗?

近年来,捏造的名人名言似乎随处可见。从高中生的作文到网络上的所谓美文,只要需要,随便找个名人就能编排上一段,也不管他们的棺材板还能不能压得住。

这样的现象大抵折射了我们可能存在的两点问题:

第一,怀疑精神的退化。有些名人名言或许迷惑性比较强,但是这段郑和的名言,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是可以判断出来真假的,之所以能如此泛滥,说明引用的人们根本懒得去思量下它的真伪。

这实在是可以反映出我们多数人对于学问的浮躁态度,或许我们看重的并不是那些大道理,我们看重的只是那些名人的“名头”。

第二,功利心的泛滥。龙马君在某文献网上找到这样一个文献,从这段法国作家捏造出来的名言里,某位专家竟然挖掘出了郑和深邃的海权思想,洋洋洒洒上万言,这样的创新能力的确让龙马君折服。

是这位专家失误了吗?恐怕不是,以这位专家的修为,绝不至于有这样的失误。那是怎么回事呢?

原本研究的思路应当是由依据而致结论,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先定结论,然后找依据,郑和的海权思想无疑是个好题目,无奈史料中郑和的内容实在是太少了,也不可能从中看出郑和的什么思想,于是,只能采信外国作家捏造的那些名人名言了。

这是明知故犯。然而龙马君并不想去苛责这位专家,现实中很多课题都是这么做出来的,这样的专家多得是,更应该被谴责的,是当前功利心泛滥的学术大环境。比如上文提及的那个专家,他可能也只是完成个上级交办的任务。

龙马君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谈这些不过是发发牢骚,深知改变不了什么,也不想去改变什么,然而是非这种东西一旦根植于人心,便很难消去,绝不能排除某一天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到那时,你我大概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最后,想请各位读者老爷帮个忙,龙马君并非君子,因此不怕虚名,更不怕妄名,老爷们大可去捏造龙马君的名言,进而分析阐述下捏造的龙马君名言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如此,龙马君一言不发便也可成一大思想家了,便如那郑和一样。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责任编辑:bH_0327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