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资料图)
张是林:
“新农人”恋上“红美人”
张是林在修剪柑橘苗
鲜嫩多汁的“红美人”
●本报沙县记者站许琰通讯员黄宇晨文/图
早春时节,位于沙县区南霞乡南坑仔村的福泽柑橘专业合作社果园里,张是林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修剪枝条、清理果园、移栽幼苗、铺草帘,为新一年的果树生产作准备。
在去年底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上,凭借着良好的品质和清甜娇嫩的口感,合作社种植的柑橘“红美人”一炮而红,打电话前来订购咨询的客户源源不断,让张是林陷入甜蜜的烦恼。
门外汉变身柑橘“土”专家
40岁的张是林是土生土长的南霞人,2020年初,因为家庭因素,在天津经营沙县小吃10多年的他卖掉天津的房子、转让小吃店面,返乡创业。
家乡生态良好水源优质,张是林决定从种植柑橘做起。他拿出积蓄,流转了山林,成立沙县福泽柑橘专业合作社,开始尝试种植柑橘。
种植业最重要的是选品,既要容易存活,又要市场价值高的产品。经过深入调研和学习,他开始尝试种植“明日见”等新品种。
本以为有了这么多前期铺垫和学习的经验,他的柑橘肯定会茁壮成长。没曾想,很快现实就给他上了一课。
“最开始,是苗子直接养不活。后来,培育出来的苗子品相不对。再后来就是持续高温和阳光暴晒,每棵树上的橘子都明显晒出了‘黄屁股’,几乎天天要找人上山浇水,光是灌溉就花了很多钱,更不用说承包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用,但仍然有很多果树都因缺水旱死了。”张是林回忆,最开始那一两年,积蓄赔个精光,家里人都劝他放弃。
但张是林选择了坚持,不断地总结经验。比如要避免在低洼地块种植柑橘,定期对地块进行深翻,在深翻的过程中可以去除杂草;可以安装黄蓝板和诱虫灯,在柑橘树下种满鼠茅草、姬岩垂草等植物用来防治虫害;春秋季要修剪长势弱小的枝条,幼树轻剪即可,干枯、有虫害的枝条要剪掉。
他上网查询,找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并且将当地水源、土壤等材料收集起来,找准机会便向农业专家咨询。
专家结合实际情况,南霞的土质属于酸性,又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独特的地理、日照、水土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叠合,特别适合柑橘生长,这坚定了张是林种植的决心。
度过了头两年的困难期,张是林逐渐掌握了成熟的管理技术,种植的“明日见”等柑橘新品种产量良好。信心满满的张是林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又流转了300亩土地,整个果园的规模已有500多亩。
用技术征服难种的“红美人”
果园步入正轨,但张是林始终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浙江有一种“红美人”。这是一种近年异军突起的柑橘类水果,皮薄如纸,果肉细嫩,化渣性强,汁水丰盈,同时具备橘子的甘甜多汁与橙子的冷冽清香,备受追捧。
为此,他专程跑到浙江象山参观学习,并以一株15元的价格买了1000株苗引种。
“红美人”好吃,但难种。这一品种根系娇贵,抗寒性弱,不能种植在过于寒冷的地方,但也不能太热,容易失水。果实皮薄汁多,因此抗病、抗虫性也不强,需要高成本的大棚来遮风挡雨,以维持自然条件的可控性。当地一直有一个说法:管理大棚“红美人”,耗费的精力是其他柑橘的数倍。
品种改良,存在一定的风险,过去村里也有种植“红美人”,但由于种植技术不足等原因,一直都未能成功。
因此,张是林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为了保证每一颗果实能达到最佳的品质,他一直严格控制果树密度和种植规模,其自家的“红美人”种植面积也一直维持在30亩左右。
为了使“红美人”风味更佳浓郁,增强它的抗病性,在三明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华树妹的指导下,张是林改变传统依靠施肥防治虫害的方式,在基地里安装黄蓝板和诱虫灯,同时在柑橘树下种满鼠茅草、姬岩垂草等植物,一方面抑制杂草的生长,另一方面几个月后作为有机肥给柑橘使用。
此外,他还在基地里种植了不少罗勒和大花六道木。“这些植物在开花时,能提供丰富的蜜源,像寄生蜂、瓢虫等害虫的天敌就能存活下来,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张是林介绍。
精细化管理带来了丰厚回报,去年底,第一批“红美人”迎来上市,在林博会上爆红后,张是林每天都能接到好几拨人的求购电话。“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第一年产量不大,货早早就被订光了。”张是林笑着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合作社产出“红美人”2.4万公斤,每公斤售价在20元,光这一项收入就达41万元。
望着满园沉甸甸、黄灿灿的“红美人”,不少村民跑来向他咨询和学习。今年,50亩“黄美人”也将结果,张是林打算依托“黄美人”与“红美人”两款柑橘,打造“桔爱一生”系列产品,将南霞乡的美人柑橘塑造成新的生态名片,推广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