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本身不是1种疾病,而是动脉血管壁上,出现了脂类物质的沉积。斑块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颈动脉斑块,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在成年人中,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现率,约为30%。按照年龄分组,40岁至49岁的人群中,发现率为6%,在70岁至89岁的人群中,发现率超过63%。相关研究表明,咱们同胞中,约2亿人,存在颈动脉斑块。咱们现在就来谈谈,斑块会带来哪些健康隐患?应该如何应对?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病变。主要的过程,是动脉出现脂质条纹,再变化为纤维斑块,然后,形成灰黄色的斑块,并且,可能出现斑块内部出血、破裂、钙化、形成血栓或动脉瘤。颈动脉,是1种Y字形分支,受到强烈的血流冲刷,血管内膜容易发生损伤,形成斑块,而且,颈动脉位置表浅,容易检查。因此,颈动脉斑块状况,是观察全身动脉变化的窗口,而绝大多数的颈动脉斑块,是在体检过程中偶尔发现的。
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形成斑块后,如果体积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通常,只有狭窄程度超过50%的时候,才能引起头晕等脑部供血不足的表现。斑块带来的健康隐患,1个是在侧支血管外偿不良的情况下,影响血液正常流动及脑部供血。另1个是斑块不稳定,形成破损或脱落,形成血栓及栓塞,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相关脏器的缺血性坏死。
(资料图)
弄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机理和危害,思路清晰后,就能按照3个步骤淡定地应对。第1步,是评估。第2步,是控制斑块发展。第3步,是消除隐患。
评估颈动脉斑块,要点是判断稳定程度、及时发现易损性斑块。稳定性斑块,也称硬斑块,表面附着纤维,钙化变硬,不容易破裂而引发血栓,这种斑块的健康隐患,是不断变大,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狭窄,影响大脑供血。但是,诱发卒中的风险,相对较低。
不稳定斑块,也叫软斑块,具有较大脂质核心、表面存在溃疡、斑块内部形成新生血管或出血。这类斑块,容易破裂,脱落后形成血栓,引起动脉堵塞,或者随血液流动进入颅内动脉,诱发脑卒中。
通过影像学以及血清标志物检查,可以区分斑块的性质。由于斑块出现的核心原因,是血管内皮受损,目前,缺少特效方法阻止斑块形成。因此,应对颈动脉斑块的第2个步骤,就是控制斑块发展。学术界的共识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越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积越小,斑块进展也较缓慢,甚至具有逆转的希望。但是,需要客观地指出,斑块的消退,是暂时的,缩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仍然会再次出现。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带来的健康隐患,主要影响因素是血脂及血管内部代谢。因此,控制斑块发展的主要对策,就是降脂和改善血管内皮状况,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措施。比如,饮食干预,虽然对于斑块消退的作用有限,但是,健康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同时,补充维生素及花青素,可以辅助保护血管内皮,食物选择包括茄子、樱桃、紫薯、葡萄、桑葚、黑米等。
久坐者,混合斑块比例较高,运动量较大者,钙化斑块比例较高,因此,运动有助于减低斑块的潜在不良影响。吸烟,会引起斑块坏死核心体积及脂肪斑块体积增加,所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首要的措施是戒烟。研究还发现,高血脂、高血压、熬夜、喝酒等,会导致斑块形成及发展,因此,作息规律、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到达标范围,才能降低斑块隐患的影响。
应对颈动脉斑块的第3个步骤,是消除隐患,简单说,就是吃药及动刀。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的狭窄,达到或超过50%,应该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控制在2.0mmol/L以下,首选药物是他汀。存在明显狭窄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斑块造成严重狭窄或血管闭塞,那就做手术,目前主要的方法是颈动脉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主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才是防止和减少颈动脉斑块危害的关键,早行动,才可能免遭大病折磨。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