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蒂部阴性。"
(相关资料图)
看到这个病理报告的时候,赵洪礼院长和我都笑了。
患者的病理 报告
"太好了,这样咱们就是把它根除了,幸亏这名患者及时做了肠镜检查,如果晚个一年半载,不知道会发展到哪一步!"赵院长感慨的说。
"是的,当时我还担心是不是已经恶变了呢!"
我和赵院长说着话,而思绪又回到了几天前。
那是一位57岁的男性患者,我对他印象特别深。
他由于经常腹泻,每天三、四次,有时还伴便血,体格很消瘦。
他的爱人担心他胃肠道有病变,就带他来我们医院做胃肠镜检查,但是他本人对胃肠镜检查很抵触。
"做什么胃肠镜,我能吃能喝的。"
已经躺在检查床上了,他还在气呼呼的发牢骚。
"你老伴是关心你,如果检查没什么问题,家人就放心啦!"
赵院长笑着对他说。
"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肯定没毛病,死老婆子,毛病就是多,瞎花钱,还让我活受罪。"
他嘴里嘟嘟囔囔的。
全神贯注的赵洪礼院长
一切准备就绪后,赵院长开始了肠镜检查,刚刚进镜7cm,一个庞然大物就出现在面前。
肠镜下看到一个2.0cm×1.5cm大小的亚蒂息肉样增生物,表面像菜花一样不规则,部分充血、糜烂。
巨大的潜伏者
赵院长操控着内镜反复观察,
"是不是直肠恶性肿瘤?"我有些担心的问。
"应该是个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的可能性大,但不能完全排除部分已经有变化,具体情况应该切除后送病理确定。"赵院长解释说。
经过与患者家属解释沟通后,赵院长决定内镜下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术。
"这么大的息肉,通常其蒂部都有一条较粗的滋养血管,为防止术中出血,首先应该用止血夹或者尼龙绳从蒂部夹闭,然后切除的时候范围应稍大一些,以防止遗漏病变。"
赵院长一边操作一边对我讲解。
很顺利,不一会的功夫这个庞然大物就被解决掉了。
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当,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出血。
"一定要关注病理结果,因为这个息肉太大了,一般情况下直径超过2cm的,一半以上会发生癌变,还有在病理申请单上一定要强调注意息肉蒂部,如果蒂部没有病变,我们就是给患者根除了。"赵院长特意嘱咐我。
现在患者病理结果和赵院长当初的判断高度一致,并且蒂部没有病变。
术切样本
我真的替患者高兴。
由于其家人的关心和执着,加上赵院长的高超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这个"潜伏者"无处遁形。
肠道息肉就像一个"潜伏者",冷静而嗜血,静静的潜伏在我们的肠道内,默不作声,悄悄的积蓄着力量,三年、五年、十年,待到时机成熟,就会露出獠牙,吞噬我们鲜活的生命。
想要揪出这些"潜伏者",我们要有健康查体的意识,定期进行内镜检查,把病变消灭于萌芽状态,不给其长期潜伏的机会,为肠治(子)久安提供有力保障!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了,对于我们要求的定期复查,他很痛快的就答应啦。
腺瘤性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息肉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肠息肉恶变时间是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
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5年时间
大肠癌是为数不多最容易预防和治愈的癌症
前提就是要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
因为它生长极其缓慢,我们只要在它癌变前找到并切除它,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筛查也非常简单,在45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可以提前5年,甚至10年;
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肠镜下切除息肉
治疗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住院;往往在镜下就能治疗;数目多、直径大的,或者病理证实已经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复查!
首先,因为诸多因素,一次肠镜没发现息肉,并不表示没有;所以最好两次肠镜确定;
第二,因为息肉,尤其是腺瘤,复发的几率很大,达30%-60%。而且,术后第一年复发的危险性要比同龄正常人高16倍。所以,切除后还要定期复查: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高风险建议3-6月复查一次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