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说到三国当中最著名的军师组合,恐怕就是“卧龙凤雏”了,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号卧龙先生,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山的奇人,更是写下让人潸然泪下的《出师表》。
【资料图】
在纷乱的三国中,这样一位人物已经不可多得,然而还有一位才能不下于卧龙先生的人物,他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曾经也在刘备手下任职,说起来和诸葛亮还是同事呢。
不过在我们的记忆中,庞统显然没有诸葛亮受欢迎,这是因为庞统因为一件事看清刘备的真面目,导致君臣之心分离,念及旧情想要提醒好友,好友却始终不得其意,最终双双引来杀身之祸。
人不可貌相的凤雏先生
作为能和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庞统的才华和见识并不输与任何人,唯一差人一点的就是样貌了,《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说:“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可见庞统的样貌并没有诸葛亮长的俊朗。
虽然在三国并不是一个看重样貌的时期,但实际上庞统这匹千里马,因为自己的面貌始终无法遇到伯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得到重用,更是没有寻到明主加以辅佐。
庞统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智慧,尤其是年少时拜会司马徽而得到极高的赞赏,因为在当时司马徽是赫赫有名的大佬,能得到大佬赏识的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
据说两人一见如故,庞统不仅一眼看穿天下的形势,更是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让司马徽大感欣慰,给出了“南州士之冠冕”的赞叹。
也是通过这件事,一向因为自己的样貌而不得志的庞统受到了很多文人的结交之意,就这样大名慢慢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
再加上当时诸葛亮等一众人的引荐,其貌不扬的庞统才找到可以辅佐的君主,在刘备的帐下任军师中郎将一职,这个时候的卧龙,凤雏两位奇人就正式成为了同事,共同辅佐刘备。
庞统后来也因为极好的辨才和智谋,为刘备分析局势护他周全,真正地向世人展示了凤雏之才,那为何受到重用的庞统却突然和刘备翻脸呢,这还要从益州之战一事说起。
识破真面目,伴君如伴虎
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庞统,自然想让自己的主公以“仁义治天下”,在这个动不动就杀的血流成河的乱世中,这样的君主简直就是百里挑一,庞统始终没能找到所以才终日不得志。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的出现给庞统带来了曙光,刘备作为汉室皇朝的子嗣,征战天下是为了拿回自己的应得的,而且在战争之后,刘备不仅不滥杀无辜,反而优待城中的老百姓。
恰逢刘备向自己表达善意,这更加坚定了庞统用心辅佐的想法,但很快庞统就发现刘备似乎也并不是人们口中的“仁慈君主”,这让他有一种所托非人的感觉。
因为天下纷争,刘备对益州势在必得,然而当时益州的主人是刘备的族兄刘璋,此人虽然没有大的功绩,但胜在爱戴子民,如果一味的强攻,不仅破坏了兄弟之情更是加深了对城中百姓的灾难。
就在刘备纠结的时候,庞统说益州物资丰富,人口很多,是作为大本营之一的绝佳之地,实在不行就挟持刘璋,益州必须要掌握在手里,然而刘备觉得自己家大业大,干这种事太丢脸,于是就拒绝了庞统的建议。
但是战场的机会转瞬即逝,过了一年多,庞统再次向刘备献上三条计策,第一条是带兵偷袭,第二条就是假借荆州有难,乘益州的兵马送行时包围起来,第三则是循序渐进的拿下益州。
刘备思前想后决定取用中间这条计谋,虽然有些小人行为,但是能轻易拿下益州这一块宝地,简直是赚大了。
事实果然如此,刘备在很短时间内就拿下了益州,以势如破竹的状态收获了一城之地。
然而就在举行庆功宴的时候,刘备的一句话却让庞统大为震惊,也让庞统认清了现实。
只见刘备在宴会上说“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听罢反讥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庞统认为战争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管是以什么样的计谋拿下益州,受苦难的始终是老百姓,实在是不能当做一件高兴的事大肆宣扬,所以就用这句话来嘲讽刘备。
刘备很生气便以武王伐纣,先歌后舞,难道也不是仁者之兵的说法,让庞统离开,于是庞统便拂袖而去。
庞统说这句话的时候,坐在旁边的魏延也听的清清楚楚,但魏延并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只当是二人闹的不愉快,便急忙为庞统求情。
第二天刘备酒醒,觉得昨天做得有些过分,加上魏延在一旁为庞统说好话,便向庞统认真道歉,庞统也不计前嫌,两人继续以君臣之礼,饮酒作乐,魏延见此就放心了下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之后的一场战役中,庞统不幸被乱箭射死葬于落凤坡,享年三十六岁,凤雏先生自此消失在历史中。
不知暗示,悲剧发生
现如今我们会发现,庞统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拥有冷静的心思的他应该不会当众让刘备没面子,但实际上他就是干了这件事。
那为何庞统会无缘无故地讽刺刘备呢?一来就是感觉刘备表里不一,不是真正的仁慈之人,二来很显然这句话是说给旁边的魏延听的,让他能够明白刘备实际上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来完成自己的霸业。
想让魏延有个充足的心理准备,让他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万一将来刘备翻脸,也好有保命的机会。
因为庞统和魏延是很好的朋友,魏延的性格会吃很多暗亏,如果不小心一点,很容易落人把柄,所以才用这种方法来提醒魏延。
但是庞统显然高估了魏延的心思,当初离开宴会时递给他隐晦不定的眼神,魏延也并没有当做一回事,否则魏延最后也不会落得个身死道消的局面。
回顾庞统的一生,他不仅有着绝世的才华以及凤雏的美名,更是做到一个谋士的责任,然而就是因为足够的才华,让他能轻易看清楚很多事情的局面,让他在浑噩的世界里活的过于清醒。
然而再清醒的庞统也始终无法彻底脱离深似海的官场,更何况是一向不拘小节的魏延呢,看得太清和看不太清都会招来祸端,让两人都难逃殒命。
只能说一句哪怕遇到再好说话的主公,也始终君臣有别,君王的心思不必看得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