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全球观天下!唐朝一位不知名诗人,一生仅一首诗传世,短短20个字,成千古经典

2022-12-03 06:43:05
A+ A-

唐朝一位不知名诗人,一生仅一首诗传世,短短20个字,成千古经典

许多人来世上走一遭,没有留下痕迹。有些人却因各种原因,留名于世,被后人记住。


【资料图】

金昌绪留名于世的原因,是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里。

金昌绪生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度过了怎样的人生,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在哪一年去世,都没有记载。从《全唐诗》中,可以知道关于他的两条信息:

一是有一首诗的作者是余杭金昌绪,说明金昌绪是唐代余杭人。

二是金昌绪写了一首名为《春怨》的五言诗: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的大意是,扬起竹竿把黄莺儿赶跑,别让它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啼个不休。因为它一啼叫就会惊破我的好梦,那么,就到不了辽西去会夫君了!

春秋,最是引发诗人情感的季节,伤春光之易逝,悲秋日之萧瑟。春怨,怨什么?这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春风乍起,春鸟啼鸣,原本是旖旎宜人的景象,面对这样的景象,不但不用心欣赏感受,反而要用“打起黄莺儿”这样激烈的手段将其破坏,前半首诗中的主人公,给人一种凶悍泼辣的印象,让人感觉难以接近。

但是到了诗的后半段,这种难以接近的感情却立刻转为同情与怜惜:

丈夫远戍辽西,经年不还,不知生死;两人相隔千里,无法传递书信,只能利用无远弗届的梦境,暂时来到丈夫的身边,看看他是否安好,以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然而,因为黄莺的啼叫,唤醒了梦境,使得这样小小的愿望都无法达成。

而且黄莺只管欢声歌唱,完全不照顾听者的感受,万物的生机与欢乐,无不反衬出思妇的寂寞与忧伤。

诗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十分复杂,但诗歌的语言却简捷明快,有如口述,心中无限的幽怨全都隐藏在文字背后,引人回味无限。

唐朝很多诗人都写过边塞题材的诗歌,或是展现边塞的奇异景色,或是写边地将士的艰苦生活,而这首诗,通过截取少妇的生活片段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

诗中的辽西,是唐朝东北边境的军事要地。

历史上,唐朝曾多次和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发生战争,由于战事频繁,戍边的将士们长期不能归家,其家人承受的精神痛苦可想而知。

因此,“思妇”这一形象也成了众多诗人描绘的对象。

如令狐楚的《闺人赠远·其二》:“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诗中的思妇在梦中和丈夫团圆。

李白在《长相思》中写道:“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做梦都到不了关山,可见思妇之痛苦。

这首《春怨》和李白的《长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对五言绝句提出了“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首诗正是围绕“思夫”这一情感构篇,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堪称五言绝句的典范:

黄莺讨人喜欢,女主人为何要赶走黄莺?人们首先产生了疑问?

果然,第二句对第一句做了回答,原来“打起黄莺儿”,是为了“莫教枝上啼”。

鸟语花香是春天的美好事物,黄莺啼叫在鸟儿的鸣啼中特别清脆动听。不禁要问:为什么不让莺啼呢?

第三句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

黄莺晓啼,天应该亮了,是到了梦该醒的时候了,女主人为何怕惊醒她的梦?它做的是什么梦?

最后一句有了答案:女主人是怕惊破的是她去辽西的梦,是怕被梦惊醒就“不得到辽西”了。

《唐诗笺注》评价这首诗:“忆辽西而怨思无那,闻莺语而迁怒相惊,天然白描文笔,无可移易一字。此诗前辈以为一气团结,增减不得一字,与‘三日入厨下’诗,俱为五绝之最。”

不事雕琢,更见自然,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圆润自然,正是这首诗的妙处,称其“五绝之最”也不为过。

金昌绪,因一首诗流传千古,人生足矣!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唐代混得最好的一位诗人80多岁写下一首诗,千年来打动无数人

《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3句话,极具美感和哲理,一定要读一次

8首冬天绝美诗句,有没有惊艳到你

作者,清风,书墨丹青,诗意江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词漫游记

责任编辑:bH_0633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