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健康

当前报道:“斜杠”医家乐于分享

2023-02-18 08:40:19
A+ A-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位医者

“斜杠”医家乐于分享

《苏沈良方》。资料图

宋代李公麟的《东坡笠屐图》。资料图

文本刊特约撰稿邱俊霖

苏轼是出了名的“斜杠青年”,他有很多身份,比如公务员、美食家、书画家、水利专家等等。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医家”。

深谙“是药三分毒”

苏轼闲来无事,就喜欢钻研医学,对于《伤寒论》《千金要方》等医学典籍都有很深的研究。他对用药有着自己的心得:是药三分毒,没事最好别吃药。他曾经表过态:“药石可以伐病,而不可以养生。”(《儒者可与守成论》)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

苏轼有个叫张鹗的朋友,听说苏东坡对于养生颇有研究,便向他讨教养生法门。苏东坡说:“我在《战国策》中看到一个古方,很有效果,现在写给你吧。”说完,便写下了四味“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东坡志林·修养》)

所谓“无事以当贵”,就是为人处世要淡泊名利,不要太在乎荣辱得失;“早寝以当富”,指的是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安步以当车”,指的是用步行代替车马,即锻炼身体;“晚食以当肉”,意思是饿了再吃,味觉就像吃肉一样,避免暴饮暴食,引申义为不热衷名利。总结出来其实就是:摆正心态、早睡早起、适度锻炼、合理饮食,直到现在,这也可以称得上是最佳的养生攻略。

此外,苏东坡对气功强身祛病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曾经详细介绍过自己的气功养生之法,而且他还提到:“但累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就像苏东坡所说的那样,药物并不能用于养生,所以没事不要吃药:“善养生者,不过慎饮食起居,节声色而已,养慎于未病之前,而服药于已病之后。”(《东坡志林·论古》)

收集并分享药方

但人总是难免会生病的,所以就需要“服药于已病之后”了,这时候还是需要药物来治疗的。所以,苏轼除了深谙养生之道,对于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作为一名文学大家,他还擅长运用诗歌来吟咏药材。比如当时民间喜欢喝黄芪粥,东坡自己也曾在生病初愈后喝黄芪粥进补,于是他便写道:“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黄耆”也就是黄芪。

除此之外,苏轼还养成了一个别样的爱好——搜集药方。朋友告诉他的、宫廷里流出的、民间流传的,他都会记录下来。而且,他还乐于分享,苏轼早年担任凤翔签书判官的时候,看到当地缺医少药,便将自己在京城抄录的太医院《简要济众方》全部重新抄写出来并张贴公布,让当地百姓在身体不适时能够对症用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听说当时的天文学家苏颂坠马受伤,立即抄录了家传秘方“接骨丹”托人带给苏颂。当时的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苏轼便将从道人徐问真那儿得到的“汲引法”传授给周孝孙,结果他“七日而愈”。所谓的“汲引法”,其实是一种“自踵至顶,吸气循经运行”的气功疗法。

《苏沈良方》传后世

苏轼的本职是公务员,最擅长的是文学书画、美食烹饪,医学本来就不是苏轼的专长,他的本职工作也并非医生,所以,尽管在医学的研究上可能比不上专职医生,但这并不妨碍苏轼成为一位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

苏轼履职杭州期间,当时苏杭一带暴发瘟疫,于是,苏轼将自己收集的“圣散子”药方分享出去,当地的瘟疫随即散去。苏轼后来曾经提到过这件事:“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圣散子后序》)更关键的是,“圣散子”的成本还很便宜,“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

后来,他又从杭州府经费中专门拨款,并将自己多年积攒的五十两黄金捐赠了出来,在杭州的众安桥建立了一所病坊,起名叫“安乐坊”。这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苏轼去世之后,他在杭州创办的“安乐坊”被北宋朝廷接管,当时的统治者对于苏轼的做法十分赞赏,并将安乐坊改名为“安济坊”,还将这种公立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此外,后人还将苏轼所记录的那些药方整理成《苏学士方》,后来,人们又将《苏学士方》并入北宋科学家沈括所编著的《内翰良方》,合编而成《苏沈良方》。清代文学家纪昀评价《苏沈良方》时说:“宋世士大夫类通医理,而轼与括尤博洽多闻。”可以说,苏轼对于我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bH_0648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