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腺瘤结肠癌演变套路,是公认的结肠癌发生机制,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结肠腺瘤能够达到预防结肠癌的目的。
(相关资料图)
那么,腺瘤切除后就能高枕无忧,远离结肠癌了吗?不尽然。
今年66岁的王先生前几天在做肠镜时候,发现回盲部、乙状结肠等多处息肉,病理活检报告:回盲部的一个息肉,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不排除粘膜内癌);乙状结肠的一个息肉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王先生拿到报告后,很诧异地问道:“不是说做一次肠镜可以保10年没问题吗?我上次切掉息肉才过了5年啊!”
我告诉他:“一次肠镜保10年没问题,是指首次肠镜没发现问题的人;你上次切掉的就是高危腺瘤,应该每年复查一次”。
像王先生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上个月还有一个46岁的先生,切除息肉后,仅仅3年没有复查,就已经癌变了;
王先生还算是幸运的,算是极早癌,可以在肠镜下彻底根治。
王先生在5年前切掉的息肉就是肿瘤性息肉——绒毛管状腺瘤,不但有较高的癌变几率,也很容易复发。
大肠息肉,大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癌变可能的,叫做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以及家族性息肉病等;属于高危息肉;
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
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100%。
另一类不会癌变,或者癌变几率极低,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
无论是哪种性质的息肉,肠镜发现后,都要切掉并做病理活检,并按照病理性质、息肉数目、息肉大小等情况,决定复查的间隔时间。
复查很重要!
发现肠息肉切掉后,也并非万事大吉了,原因在于:
1、由于一次肠镜,由于多种原因(比如肠道准备不好、医师经验、设备等的影响),有可能会有一些小的“漏网之鱼”;
2、喜欢长息肉的人还会再次长出来;尤其是高危腺瘤;
3、由于上次切除不彻底,留有残基,有可能“枯树发新芽”;
如何区别高危人群呢?
低风险人群:腺瘤数量为1-2个,直径
中风险人群:腺瘤数量为3-4个,直径
高风险人群:腺瘤数量超过5个,或者至少一个腺瘤直径>2cm。
切除后,要遵医嘱,按照息肉的风险级别,进行定期复查。
具体如何复查,可参照下表:(点击可看大图)
小结
肠息肉是大肠癌的前身,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及时的肠镜检查才能发现;
肠镜做的早了,它还是良性息肉,切掉并按时复查,就没事了;晚了,可能就是癌了;
由于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因此建议:
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在40岁前做第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就要断然切掉;并按照医嘱定期复查;这样,就能远离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