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汤成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临床管理中心主任 朱欣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
11月29日,中央气象台继承发布最高等级寒潮预警信号——橙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今明两天冷空气将继承自北向南席卷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各地气温将剧烈下滑,局地降温幅度超过20℃,河北泛起零下30℃低温。昨日,东北地区泛起显著降雪,明天,降雪区域将进一步南压,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湖南北部等部门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一日入冬”对部门人群尤其“不友好”
近日,国际期刊《总体环境科学》杂志刊登我国一项涉及17903例肺栓塞患者的回顾研究表明,低温是肺栓塞症状发生发火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会使肺栓塞症状发生发火风险增加84%,且影响持续约72小时。对相关疾病负担的估计表明,16.19%的肺栓塞归因于低温。固然低温引发肺栓塞症状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研究者以为,暴露于低温(如吸入冷空气)可能直接导致肺血管收缩和血液学改变,从而诱发肺栓塞。这提示,肺栓塞患者以及老年人、血栓病史者、术后患者、产妇等肺栓塞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尤其要留意保暖。
除了肺栓塞,严寒的气候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受严寒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按照临床经验来看,大幅降温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会增多。”低温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加大、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减缓,轻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诱发心绞痛、心梗、脑梗等。血管收缩还会导致血压忽然升高。近日发表在《欧洲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温度每降1℃,收缩压就会升高0.48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45毫米汞柱。血压骤升,会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承受不了强盛的内压,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在严寒刺激下,体内的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会增加,也轻易引起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会萃,进而形成血栓。因此,严寒的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其复发几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3倍。
呼吸系统疾病。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减少、纤毛清除病菌的能力受阻,屏障保护能力降低,轻易诱发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遭遇冷空气侵袭时,轻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对严寒的刺激非常敏感,假如防护不当,不留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疾病。
骨骼和关节题目。气温较低时,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减弱。再加上人们穿得比较厚,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都受到了影响,道路有积雪结冰时外出更轻易摔倒受伤。
皮肤题目。当皮肤暴露于零下6.7℃以下、风速超过32公里/小时的环境中,几分钟就会被冻伤。每到气温较低的季节,冻伤患者就会显著增多,大腿、耳朵、指尖冻伤最为多见。
心理题目。有些人在冬季会泛起情绪低落、没有活力、易怒等表现,这被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冬季日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紊乱,使得能产生“愉悦感”的血清素含量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严寒气候下人们的流动、社交减少,便轻易心情压抑。
严寒伤身体,南北有差异
冷空气引发的健康风险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带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述针对肺栓塞的研究就表明,南方居民受低温影响比北方居民要大。实际上,此前我国就有学者发现,相较于南方居民,北方居民有较低的寒潮相关死亡率,这可能与北方居民对冬季低温环境有一定适应性有关,也就是说,北方人可能更“抗寒”。
此外,低温在南北方造成的健康差异,也可能是由室内供暖差异导致的。南方地区几乎很少有集中供暖,大部分人在室内也需要穿羽绒服,有时待在室内比在室外更冷。南方的冬天还经常下雨,湿冷的体感温度更低。因此,比拟于北方,南方的冬天可能更难熬,身体更轻易遭受寒意侵袭。
做好六点抵御冷空气
抵御冷空气需要政府、景象形象、交通、农业等多部分共同应急联动,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各项防备工作。例如气象部门需联合政府部分,做好冷空气的早期预警;交通部门要做好道路融雪融冰的预备工作,提前备好融除冰装置、防寒护具和应急医疗用品等;农业部门应留意加固棚架举措措施,做好棚内的温湿调控,防止农作物冻害发生。
对于公家而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临床管理中心主任朱欣佚给出了以下建议:
1.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相关部分发布的冷空气动静或警报变化,提前做好个体防护和出行规划。
2.使用取暖设备,保持暖和恬静,但要留意避免低温烫伤。
3.出行留意防寒保暖,裸露在外的头部、脖子、双手最好用帽子、领巾和手套来遮盖,还要重点关注腿脚及腰部的保暖。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户外工作者更轻易受到冷空气的伤害,外出时要格外留意。
4.雨雪天外出时,要尽量避开结冰的路面,走路要全脚掌着地,缓步慢行,以免摔倒。
5.阳光好时可以出门晒太阳,适当进行户外锻炼,对赶走抑郁情绪有匡助。
6.按时吃饭,加强营养,多吃温热食品,多喝热水,少吃冷食。▲
责编:罗榕
主编:徐文婷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汤成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临床管理中心主任 朱欣佚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长喜
11月29日,中央气象台继承发布最高等级寒潮预警信号——橙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今明两天冷空气将继承自北向南席卷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各地气温将剧烈下滑,局地降温幅度超过20℃,河北泛起零下30℃低温。昨日,东北地区泛起显著降雪,明天,降雪区域将进一步南压,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湖南北部等部门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一日入冬”对部门人群尤其“不友好”
近日,国际期刊《总体环境科学》杂志刊登我国一项涉及17903例肺栓塞患者的回顾研究表明,低温是肺栓塞症状发生发火的一种新的危险因素,会使肺栓塞症状发生发火风险增加84%,且影响持续约72小时。对相关疾病负担的估计表明,16.19%的肺栓塞归因于低温。固然低温引发肺栓塞症状的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但研究者以为,暴露于低温(如吸入冷空气)可能直接导致肺血管收缩和血液学改变,从而诱发肺栓塞。这提示,肺栓塞患者以及老年人、血栓病史者、术后患者、产妇等肺栓塞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尤其要留意保暖。
除了肺栓塞,严寒的气候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受严寒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病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对“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按照临床经验来看,大幅降温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会增多。”低温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加大、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减缓,轻易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诱发心绞痛、心梗、脑梗等。血管收缩还会导致血压忽然升高。近日发表在《欧洲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温度每降1℃,收缩压就会升高0.48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45毫米汞柱。血压骤升,会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承受不了强盛的内压,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在严寒刺激下,体内的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会增加,也轻易引起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会萃,进而形成血栓。因此,严寒的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其复发几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3倍。
呼吸系统疾病。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减少、纤毛清除病菌的能力受阻,屏障保护能力降低,轻易诱发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以往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遭遇冷空气侵袭时,轻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对严寒的刺激非常敏感,假如防护不当,不留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疾病。
骨骼和关节题目。气温较低时,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减弱。再加上人们穿得比较厚,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都受到了影响,道路有积雪结冰时外出更轻易摔倒受伤。
皮肤题目。当皮肤暴露于零下6.7℃以下、风速超过32公里/小时的环境中,几分钟就会被冻伤。每到气温较低的季节,冻伤患者就会显著增多,大腿、耳朵、指尖冻伤最为多见。
心理题目。有些人在冬季会泛起情绪低落、没有活力、易怒等表现,这被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症”。冬季日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紊乱,使得能产生“愉悦感”的血清素含量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严寒气候下人们的流动、社交减少,便轻易心情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