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嗜财如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设立了矿税监,太监不断被外派出去当矿监税史,为的就是充实自己的内帑。他30多年不理朝政,只为在紫禁城做一个守财奴。但也就是这个皇帝,竟然不惜耗费自己的内帑来抗倭援朝,这是怎么回事?
(相关资料图)
当然,这并非万历皇帝有多心善,他出兵抗倭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面子问题,与大部分帝王一样,帝王的颜面高于一切,当时的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是要给明朝的进贡的,打朝鲜间接就在打明朝的脸。
二、功业心在作祟,"平外患"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中这都是可以成彪炳史册的不世功业,显然,万历也看到了这一点。
三、不把小日本当回事,他认为只需"明朝天兵一到,敌寇可化为齑粉"。
经过一方考量,在他看来只需花一点点钱,就能将不世之功记到自己的头上。当然,万历皇帝会出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虽然明朝国力衰退,但经过张居正的改革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好转。
但是,明朝的这次出兵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打,首先是明军初战不利。1592年7月第一次平壤之战后,第一批入朝的明军就因为攻打平壤失败而撤归
一、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够军队食用。
二、军情不实,朝鲜情报指出平壤只有1000多名倭军,实际交战后估计倭军有上万人。
三、指挥权不专,朝鲜群臣一直希望明军能由朝鲜将领指挥,并且压迫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
后来虽然取得了平壤大捷,和诸多大小战役的胜利,但却陷入了战况僵局,加上异国作战,瘟疫横行,当地的粮食也不能供应。后来,万历皇帝下令大兵尽撤,但同时强调,虽然撤兵,"但倭情狡诈,未可遽称事完"。
后来不得不议和,虽然是议和,但明显日方气焰更嚣张一些,丰臣秀吉开出了七个条件:
1、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
2、发展明日贸易;
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4、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
5、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由于同行的谢用锌、徐一贯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退出侵朝日军。而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汇报说,明朝使者已经同意了丰臣秀吉的七条建议,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万历帝最后批准。就这样,在两方谈判者欺上瞒下的斡旋后,双方几乎要达成"协议"。明朝方使臣沈惟敬却全部予以答应。
1594年10月,日本议和使者小西如安与明朝使团一道去北京,小西如安也早已与小西行长达成了攻守同盟。
1、日军在受封后迅速撤离朝鲜;
2、只册封而不准求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