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房产 娱乐 地方 美食
首页 » 历史

天天热文:李恪是否比李治更有才,更得李世民的欢心?为何李治能当太子?

2023-03-01 18:53:47
A+ A-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恪比李治更有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李世民更欣赏李恪。李治能当太子完全是因为他的两个哥哥失去了做太子的资格,所以太子之位才落到了他的头上。至于李恪,或许在没有李治存在的情况下有可能做太子,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在李承乾意图谋反案发后,李世民第一时间想的是让嫡次子李泰做太子,毕竟这个儿子确实很聪慧,很得他心,但是褚遂良却点醒了李世民,李泰绝不是合适的太子人选,况且李泰本身就有谋嫡之嫌,倘若真的让李泰做了太子,并做将来的皇帝的话,李世民辛苦保下来的李承乾根本没有活命的可能,当然李治这个嫡三子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李世民才开始寻思让李治做太子这件事,越想越觉得合适,李治仁弱,对父母孝顺,与兄弟友爱,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在一个早朝之后,李世民留下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绩等人,然后拿剑横在脖子上威胁大臣们,李治的太子之位就这么定下来来,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李恪什么事。太子之位定下来了,李世民自然就开始对李治提出了高要求,最起码要做一个合格的太子。


(资料图)

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难免会失望,因为李治的性格有些绵软,说难听了就是比较懦弱,尤其是在李世民这个马上皇帝面前,李治更显得懦弱无比。所以李世民就在寻思这个太子到底是合适呢还是不合适呢?但是他也知道,即便不是那么合适,也不能换掉,不过倒是可以发发牢骚。

于是有一天,李世民就对长孙无忌说:"公劝我立雉权,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资治通鉴》载)长孙无忌自然表示反对,易储是大事,并不是随随便便说换就换的,况且李治并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然后李世民就不再说什么了,这里李世民提到想立李恪为太子,实际上只是一种无奈的牢骚话,在他的本心里,并没有想过真的废了李治,否则他就不会对着最支持李治的长孙无忌来说这话了。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为隋炀帝女儿杨妃所生,一生下来就注定与皇位没有多大的缘分,这里并不是说他是前朝公主的儿子这个身份成了他的障碍,而是指他的庶子身份,他是李世民的庶子,李世民的庶长子李宽早夭,所以李恪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庶长子。那时候的继承制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立长,倘若李世民没有可以选择的嫡子的话,李恪无疑会是第一人选,但是很不幸的,李世民还有李治这个嫡子。

所以说,李治能做太子而李恪做不了太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嫡庶有别,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至于说到李恪的才能,实际上史书上对此也只是说李恪有文武才,但具体的能证明他才能的例子却是没有,相反的,他在治地犯的错倒是有好几次。

实际上,李世民的儿子中,有"纪、越"之称的第八子李贞和第十子李慎倒是真的比较有才能,而李恪只能说是在李治继位之后,才逐渐成熟稳重起来,并成为李唐王室的重要力量,只是这股力量成为长孙无忌的障碍,所以在653年的由长孙无忌主审的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就成了被屈死的那个。

而说到李治的仁弱,则完全是李世民过于担心了,李治在政治上的所为绝不能用仁弱来形容,比如房遗爱谋反案,李唐王室几乎被清洗干净,李恪、李元景被处死,三个公主和他们的驸马被处死,还有李道宗在流放路上死亡等等,这其中固然有长孙无忌的阴谋,但最后点头处理此案的还是李治,而李治并没有心软。

同样的,过了不几年,李治又把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一家处死的处死,发配的发配。这件事虽然是武则天让人陷害的长孙无忌,但是李治却是早就有收拾关陇贵族的心,即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能心软。所以这样看来,李治的心狠绝不在李世民之下。

责任编辑:bH_035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