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到七十古来稀,由于古代物质水平有限,加上战乱频发,70岁绝对算是高寿。乱世三国时期,各诸侯之间彼此征伐,战争基本没有停止过,这导致很多大家熟悉的谋士、将领,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然,在汉末三国时期,也有一些长寿之人,比如廖化、司马懿等武将,寿命就达到了七十八岁了,这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了。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三位“老寿星”,寿命都超过了95岁,可谓更加罕见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
一、张臶(105岁左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张臶(公元136年-公元240年),字子明,钜鹿人。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隐士、音乐家,精通谶纬之学。根据《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推断,张臶生于汉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是钜鹿人。由此,对于张臶来说,他出生于东汉中期,彼时,东汉还远远没有走向衰落。至于我们熟悉的三国历史人物,比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往往是出生于东汉末年,这可以说是两个时期的人了。对于张臶来说,通习经书和谶纬之学,后来回到家乡,也即冀州一带。袁绍多次征召他做官,但他都没有应命。
建安年间,张臶移居上党郡,袁绍麾下的并州牧高干让他做乐平令,他仍不接受,并离开到常山去讲学,曾有门徒数百人。后来又迁居到任县。和司马徽、庞德公等人一样,张臶不慕功名,希望当一位隐士。曹操担任丞相后,也曾征召张臶,张臶仍然不应。魏明帝太和年间(227年-233年),朝廷征召能隐逸有学问的人士,郡中多次推荐张臶,张臶以年老多病为由,没有前去。魏齐王曹芳正始元年(240年),张臶以一百零五岁高龄去世。同年,广平太守王肃到任,对张臶表达了敬意。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张臶一百零五岁的年龄,是《三国志》等正史所记载的情况,这促使他是东汉末到三国时期有可靠记载的最长寿的人之一。
二、来敏(97岁左右)
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对此,在笔者看来,即便是蜀汉历史的朋友,恐怕也对来敏这位历史人物比较陌生。东汉末年,发生了董卓之乱。对此,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姐姐来氏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本人更是具有很高的学问,这促使益州易主之后,来敏依然获得了推崇。公元214年,刘备击败刘璋,夺取益州后,以来敏为典学校尉,后立太子,来敏为家令。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后主刘禅继位,任命来敏为虎贲中郎将,诸葛亮驻汉中,请来敏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却因其口出狂言而被罢官。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北伐中原期间,来敏只能被长期弃用。到了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因为曾经辅佐后主刘禅的缘故,来敏得以被重新启用,历任大长秋、光禄大夫、执慎将军等职。当然,在此期间,来敏多次因说错话而被免官,蜀汉景耀年间,来敏去世,时年九十七岁。虽然来敏的年龄不到100岁,不过,97岁左右的年龄,依然是汉末三国时期极为罕见的情况了。
三、吕岱(96岁左右)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和张臶、来敏一样,吕岱最终的寿命,也超过了95岁。东汉末年,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从此开始为江东孙氏效力。建安十六年(211年),吕岱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成功平定三郡。后讨平吴砀、袁龙叛乱,升为庐陵太守。
延康元年(220年),吕岱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间的王金叛乱,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吕岱平定士徽叛乱,控制岭南,晋封为番禺侯。任交州刺史时。赤乌二年(239年),吕岱接替潘濬处理荆州文书,与陆逊同在武昌,督管蒲圻。陆逊去世后,武昌分为二部,吕岱督领右部,升任大将军。皇帝孙亮登基后,吕岱升任大司马。
太平元年(256年),吕岱在武昌与世长辞,时年九十六岁。其子吕凯继承爵位。吕岱在弥留之际吩咐家人:“殡葬之时,棺木不用油漆、疏巾布衣。丧葬礼仪务必简单节俭。”吕凯根据吕岱的遗言,将其归葬于海陵高阳荡(今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林梓社区)。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并且,在笔者看来。吕岱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名将,在40岁之前,吕岱在东吴并没有什么较大的成就。但是,在40岁之后,吕岱在东吴平步青云,最终成为武将之首的大司马。而这,自然让人联系到廉颇、马援等老当益壮的名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