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本来是一名犯事的配军,承蒙旧相识梁中书的抬举,做到了管军提辖使,前途一片光明。梁中书看重杨志的武艺,委以重任,让他押送生辰纲。这对于杨志来说,无疑是个好差事,如果办好了,得到蔡太师的夸奖和梁中书的倚重,升职加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杨志很重视这个任务,经过精心策划,打算低调押送,扮作行脚客商,连夜出行上京。杨志的这种办法有可取之处,其实是一种麻痹劫匪的心理战术。但凡有钱人家运送贵重的东西,必然是大车装运,多人押送,梁中书就是这种思路。这样一来,目标太大,反倒过于张扬,走漏消息,引来劫匪。扮作行脚商人,一是目标小,不会引起注意,二是行脚商人的货物,一般不会贵重,都是小本生意钱财不多的主顾,劫匪不会动心。
(杨志与索超比武后,提拔为提辖使)
【资料图】
而且杨志懂得劫匪的门道,到了偏僻险要的地方,反其道而行,趁着大白天天热赶路。因为天气炎热,客商一般不会赶路,都是趁着傍晚或者清晨,天气凉快的时候赶路,而这个时候,也是劫匪行动的好时机。五六月的天气,大白天日头毒辣,劫匪的暗哨根本就不会出来,安全系数最高。
(晁盖等人商量计策)
第二点,行动前没有动员,没有统一思想认识。每一次行动前,团队里开一次动员大会,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动员大会里,要讲清楚行动的目的和意义,讲清楚注意事项,在思想上要达到高度的统一。杨志在出发前,就应该和士兵们讲清楚扮作行脚客商的原因,讲清楚路途上的各种险恶和应对办法,讲清楚大家的责任和义务。军士们明白了行动的意义,在思想上有了认识,配合度才会高。可是,杨志只是签了一纸责任状,就带着军士草草上路了。军士们也只是机械地执行命令,根本就不了解杨志的意图。
(杨志在黄泥岗质疑贩枣人)
第三点,缺乏有效的沟通。军士们的抱怨,是从杨志变更了作息办法以后开始的。刚开始,起五更,趁着天气凉爽赶路,天气炎热的时候休息,这个是正常的作息时间,也符合人体的承受能力。后来,人烟稀少了,“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辰牌,是上午七点到九点之间,此时天已大亮,太阳升的老高,天气炎热。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此时,天气渐渐转凉,正是赶路的好时机,杨志却不许赶路。
这一违反常识的作息方法,杨志自有道理,就是为了避免与劫匪碰面,最佳的赶路时段,也是劫匪抢劫的最佳时段。杨志虽然精明,考虑得比较周全,却没有好好地和军士们沟通,让军士们了解他的用意和苦衷。尽管后来军士们抱怨的时候,杨志在骂声里进行了解释,但是并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
正确的方法是,杨志在变更作息时间的时候,召开一次会议,将面临的形势解释清楚,将变更作息时间的用意阐述明白,让军士们理解并给予配合,而且承诺日后行赏,建立激励机制。军士们明白了更改作息时间的用意,才会竭力配合,不会口出怨言。
(黄泥岗上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四点,处理方法简单粗暴。面对军士们的抱怨时,杨志不是耐心地解释,而是采取了打骂的办法。杨志临出发时,带了几根藤条,就是用来对付军士们的。“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在杨志的眼里,军士们就得逼迫,就得施加压力。可是,他没有想到物极必反的原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到了黄泥岗的时候,军士们到阴凉里歇脚,杨志打骂的办法不顶用了,打了这个起来,那个倒下,并且还顶起嘴来。这就是军士们的软抵抗。
而且,杨志一路打骂,早就拉开了他和军士们的距离。他把军士们就当做一个简单的运输工具而已,而在军士们眼里,杨志就是一名脾气暴躁不通人情的军官而已,彼此之间没有丁点好感和信任度。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杨志的话再也没有威慑性了,军士们铁定了要吃酒,找老都管劝说,杨志只得让步。
(杨志上二龙山落草)
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输就输在缺乏团队管理的能力。如果他沟通到位,让他护送生辰纲的团队,都和他有着同样的忧虑和觉悟,激发他们的毅力,那么这个团队就是不可战胜的,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吃苦耐劳,克服困难。无论吴用的计谋多么高明,在团结一致的团队面前,都是徒劳的。(作者/焱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