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吴用本是一名教书先生,后来上了梁山,当了军师,手握兵符,调兵遣将。吴用出场时,原著里有一首赞诗,就是专门刻画他的。“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吴用的影视形象
从赞诗里可以看出,吴用是饱学之士,不但饱读经书,而且还精读兵书,胸中藏有丘壑,足智多谋,所以人称“智多星”。但是赞诗里有一句“谋略敢欺诸葛亮”,不免有点夸大其词。当然,文人自古多有吹牛的毛病,诸葛亮也常常拿管仲乐毅自比,吴用自然也能拿诸葛亮自比。毕竟,诸葛亮是古代少有的谋略大家,拿他自比,吴用可以自抬身价,脸上有光。
那么,吴用真的像诸葛亮一样厉害吗?答案当然是:不。既然吴用不如诸葛亮,那么,吴用和诸葛亮的差距在哪里?不妨把吴用和诸葛亮拿来比一比,两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诸葛亮的影视剧照
第一点,谋略。诸葛亮胸怀天下,在刘备拜访他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帮助刘备夺得西川,建立蜀汉后,诸葛亮又提出了“联吴抗魏”的谋略,为蜀汉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来看看吴用。吴用并没有高瞻远瞩的谋略,都是走一步算一步。先是参与智劫生辰纲,事发后,提出上梁山。上了梁山后,基本就安于现状,防止官兵围剿,也没有提出宏大的发展规划。等到宋江上山掌权后,提出了招安的谋略,吴用就按照这种招安的策略来行事。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二点,兵法。有人会说,那种谋略过大,吴用擅长小的谋略。那么,就将谋略缩小,局限在兵法上,也就是用计上。诸葛亮一生,有过很多著名的计谋,火烧新野、空城计、七擒七纵,随便拿一个出来,吴用也不能望其项背。
吴用最体现智商的计谋,无非就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吴用施展连环计,也还有点精彩之处。后来跟随宋江作战的各种调兵遣将的计谋,都很平常。和普通将领比,吴用行军打仗的兵法,确实很牛,但和诸葛亮比,就很普通了。
公孙胜与宋江
第三点,道术。诸葛亮羽扇纶巾,一副道家的打扮,是因为他会道术。他在鱼腹浦留下了神奇的八阵图,阻止了陆逊的追赶。面对木鹿大王的巫术,诸葛亮羽扇一扇,妖风便回吹到敌阵里,破了妖术。诸葛亮还有一个杰作,那就是向天借命,摆下七星灯阵,尽管后来失败了,但是原因不在道法上,而在冥冥之中的命数上,被魏延无心之中破坏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会这种道术。
可是,吴用虽然也拿着羽扇,却一点也不会道术,在攻打高唐州的时候,面对高廉的法术,束手无策,还是公孙胜的到来,解了危局。在后来的征战中,面对各种道术妖法,都是公孙胜出面,吴用只能旁观。
卢俊义的影视形象
第四点,品德。诸葛亮贵为一个军队里的军师,任何计谋,都是站在人类道德的制高点上,只使用计谋,不使用下三滥的阴谋诡计。就算后主刘禅亲近宦官,宦官进献诸葛亮的谗言,诸葛亮也只是上表,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也没有行使下三滥的阴谋诡计,除掉宦官。凭诸葛亮的智商,玩弄某人与股掌之间,害得别人家破人亡,岂不是手到擒拿的事情。
可是,吴用的计谋太过毒狠,逾越了道德的底线。为了让卢俊义上山,他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为了断绝朱仝的后路,他指使李逵杀了小衙内,连小孩子也不放过。也就是说,为了达到目的,吴用不择手段,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不坚守了。所以说,从品德上来说,吴用的格局低了一等,难以和诸葛亮媲美。
吴用和宋江商量梁山大事
除了这些,诸葛亮还有许多军事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比如,木流牛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等。诸葛亮还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上,都有所造诣,这种素质,是吴用所不具备的。
当然,诸葛亮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尽管也被《三国演义》文学化了,但是好多事迹是真实存在的。而吴用只不过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两者根本就不存在可比性。小说中都爱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赛貂蝉”、“赛仁贵”、“小温侯”,这只是小说家表现人物的一种手法而已。他爱吹牛,就让他吹吧!(作者/焱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