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种种迹象都表明,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赵匡胤也是遵照杜太后的盟约,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那么,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已经定了赵光义的皇位,那赵光义为何还要杀死自己的哥哥呢?
如果说我们同意金匮之盟是真的,同时那我们也是同意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他弟弟的这个说法的。如果这种公私记载是准确的话,那我们是必要面对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赵光义作为皇帝的接班人,已经如此确定了他将要继承,而且还是在法律层面上的确定。那么人们就会问了,他干嘛还要杀自己的哥哥呢?为什么还有这个斧声烛影这一个小插曲呢?
平心而论,这个问题确实问得非常好。如果从当时的这些记载当中研究的话,我们是无法回答清楚的。应该说如果金匮之盟是真的,那么斧声烛影的结论就不能够成立,但是我还是必须老老实实的承认,这一段历史高度复杂,云遮雾罩,扑朔迷离。那么怎么办呢?我想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回到常识上来,回到前后衔接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判断上面来。
从当时的官方记载和各种各样的私家笔记资料来看,赵匡胤对他的弟弟应该说已经是无微不至的在培养和提拔重用他。大概是赵匡胤做了皇帝的第二年,他就封赵光义为晋王,而且还是让他做开封府尹。这个职务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我们今天北京市的市长。他手里的行政权力之大,你是可以想象的出来的。那个时候赵光义大概只有二十二岁,在这种国家公务上面,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这样的记录,每次有重大的决策或者国家方针要商讨的时候,常常是赵匡胤、赵普和赵光义三个人在那商讨,再做出决策。
赵匡胤给他弟弟在政治上的礼遇其实已经很高了,比如说他作为晋王和开封府尹,他的位置和地位都是在宰相之上的。每天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按理说宰相是站在第一排率领文武百官来朝见皇帝,但赵光义是在宰相之前。这其实就是皇帝接班人的待遇。在日常生活上面,赵匡胤对赵光义也是非常关照的。比如赵光义他们家当时在开封住的地方,地势都比较高。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地势高也就意味着取水困难。当时赵匡胤还专门出了一笔钱下令做了一套供水系统,给他们家使用。为此赵匡胤还几次亲临现场监督,看工程进行的怎么样,就是为了让他们家能方便的用上水。
不仅如此,史书上还记载了,有一次赵光义得了一场重病,人直接昏迷过去了。赵匡胤来到他弟弟家里面,坐在他病榻前头,用艾草给他做那种类似针灸的治疗。昏迷当中的赵光义大概是被不小心烧到皮肉了,就动了一下,赵匡胤就把艾草拿起来放到自己身上同样的位置烧了一下,感受一下疼痛的程度,然后再重新给他做。这种哥哥对弟弟的亲情真的是挺打动人的。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赵匡胤对赵光义的关怀非常无微不至,甚至都超过了对自己两个儿子的关注,那么从赵匡胤的角度来说,他又是怎么考虑的呢?我相信赵匡胤他很可能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是身边的弟兄们推举出来的,这样人就不能太自私。其实皇家子弟被封王都是极其正常的,但是赵匡胤一直没有这样做,我想他应该是想要给这些将领们一些交代。你们推举我来做皇帝,是为了让我把国家治理好,所以他的这两个儿子都是到很晚了才开始有官职,并且一直到赵匡胤死,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封王,而是在赵光义做了皇帝之后才封的王。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儿子,一般都是封亲王,而赵光义封的是郡王。在这个政治待遇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是说赵匡胤这样培养他的弟弟,我相信一定是有杜太后的那些考虑在其中的,赵光义年轻能干,智商也很高。把这样一个弟弟培养起来做他的接班人,我相信从常识判断都是正确的。
还有一次赵光义在皇宫里头喝酒,大概是喝的比较多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赵匡胤就这么扶着弟弟到马上,知道看着他的马车走了之后才放心的回了寝宫。从这些重重事件,我们其实都能看出来赵匡胤对他这个弟弟真的好的不得了,金匮之盟的存在更加值得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