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203期 文/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刘备在夷陵之战后,由于惨败,忧郁过渡,不久就病逝在永安。刘备在病逝之前,迅速提拔一位大将,也是为了精心安排自己的后事桌做准备。然而只是令刘备没有想到,自己提拔起来的大将,却自作自受,屡次犯错,最终被诸葛亮废掉了。
这个人到底是谁?其实很多人,一听就知道,他就是李严。《三国志》记载:"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从这个安排,我们发现刘备精心留下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对于诸葛亮大家非常熟悉,而对于李严,在刘备入川的时候,或者再益州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名气,怎么成为次于诸葛亮的存在呢?
(资料图片)
我们不妨来看看李严,李严在托孤的时候,是尚书令。这个尚书令已经是法正和刘巴的担任的职位,位高权重。李严却是才华横溢,早年就以才干知名,投靠刘备之后,参与《蜀科》的制定,后来成为了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不仅如此,刘备在争夺汉中的时候,益州出现了盗贼马秦、高胜等人叛乱,而李严却凭借郡兵五千人,就横扫了马秦、高胜等人。越巂郡夷帅高定谋反,也被李严轻易击败,让刘备对此人非常欣赏,加封辅汉将军。
李严不但军事上又才华,而且政治上也非常能干,以致"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这些表现出来的能力,让刘备非常高兴,尤其是在刘备兵败之后,迅速的提拔李严为尚书令。刘备托孤的时候,"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换句话说,李严这个时候,虽然是次辅臣,却又是全军总司令,坐镇永安了。
丞相是文官,主管行政。中都护都是武官,主管军事。一个在朝廷,一个在外地,刘备的如意算盘还是打得非常好的。因为当时的蜀汉政权环境,不得不让刘备这样做,蜀汉的政权主要是三大势力构成,一个是外来的荆州系,一个是本土益州系,一个是刘备的原从系,而李严却刚刚是益州本土系的代表,刘备为了让国家安定,只能用李严这个代表益州东州集团的人物。
按理说,刘备这个煞费苦心的安排,本来是可以保持蜀汉政权的内部稳固。可是没有想到,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为平民,身败名裂。李严为何被废呢?
事情,还要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说起,李严负责督运粮草,但是由于粮草供应不上,李严要诸葛亮撤兵,诸葛亮同意回来了。结果,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一传到成都,李严就故意装作大惊小怪的样子说:哎,丞相怎么撤兵了?粮草很多呀,他怎么回来了?然后又打一封报告给刘禅,说丞相这个撤兵是假的,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
等诸葛亮回到成都以后,就发现李严在那儿颠三倒四,于是诸葛亮就把李严跟他的所有来往的亲笔的书信全部出示。《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是:"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就是第一封信怎么写的,第二封信怎么写的,第三封信怎么写的,都是李严亲笔所写,拿给大家看。这样一来怎么样呢?李严没话说了,《李严传》的说法是:"辞穷情竭,首谢罪负。"怎么意思呢?理屈词穷,坦白交待,低头认罪。就这样,李严被诸葛亮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
李严,到死也没有再获得启用,甚至诸葛亮死后,李严听闻后,也病逝了。刘备知人之明是有的,死前留下的大将,为什么没有给蜀汉做出任何贡献呢?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