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统帅三军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首诗点评的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用区区2500人直怼十五万敌军,实力悬殊可想而知。这一计是他与宿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得意之作,巅峰之举。他也因此计获得了"空城"、"神算"的名号,这神算的名号还真不是谬赞,若诸葛亮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又如何吓退司马懿?
就诸葛亮和司马懿而言,这二人是蜀汉和曹魏两大阵营的核心人物,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然而不同的是,诸葛孔明没有野心,只知道埋头拉车为刘备看家护院,而司马懿则野心昭然。然而正是这种差异,促就了"空城计"这一经典战役。
(资料图)
空城计是诸葛亮、司马懿二者的心知肚明
公元228年,司马懿挂帅的魏军兵临西城下,与大开城门的蜀国遥遥对峙。司马懿见城门大开、诸葛亮于城楼上弹琴唱曲后,怀疑设有埋伏,便欲下令退兵。然而他的命令受到了儿子司马昭的质疑,司马昭认为这不过是诸葛亮的小把戏,谁知司马懿充耳不闻,并在司马昭提出派先锋部队一探究竟时,分析道:
司马懿
"我知道诸葛亮这个人,遵从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不舍身犯险。如今看他安然坐在城头抚琴,城中必有伏兵,万不可鲁莽行事。"随即便下令撤退,将空城计坐实。
看到司马懿退兵,诸葛亮长出一口气,赶紧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仓皇,退回汉中。
司马懿
事实证明空城计果然是诸葛亮在故弄玄虚,司马懿的判断失误可谓是断送了曹军进攻的大好机会,莫非他只是一个空挂帅名的草包?但是司马懿能与久负盛名的诸葛亮齐名,足以见他绝非等闲之辈。那么,为什么空城计这种小把戏连司马昭都能看出端倪,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却置若罔闻,被吓得赶紧撤退呢?
后人在分析原因时,曾道此计只对司马懿管用,因为司马懿生性多疑,见诸葛亮如此淡定,必定心生疑虑,不敢入瓮。这种表象迷惑了多数人,也包括当时魏、蜀的掌权者曹睿和刘禅。然而这种结果却是空城计设计者和被设计者的终极目的,为何要如此说呢?
其实,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也洞悉诸葛亮几乎在守着一个空城。当他来到军前一看,诸葛亮大神在稳坐城头,安然抚琴,司马懿远眺诸葛亮,诸葛亮瞅着司马懿,俩人就这样远远地看着,看似是"大眼对小眼",实则彼此心若明镜。
诸葛亮空城计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不会杀他,司马懿也深知自己不能杀诸葛亮,在诸葛亮庆幸自己留得一命,长出一口气时,殊不知司马懿表面听到探报仰天长叹,悔恨自己与这诸葛孔明相比,棋差一招。实际上他也和诸葛孔明一样,长长出了一口气,因为空城计的完美剧终,了却了他和诸葛亮的一桩心事。
这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心照不宣的事情,其中关乎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人臣子该把握的分寸。司马懿显然深谙此道,司马家能够有如今的辉煌,离不开他苦心经营的"君臣分寸",这也是空城计产生的直接原因。
司马懿兵临城下
空城计背后的政治斗争
司马懿所经营的"君臣分寸",要从他的主公枭雄霸主曹操说起。曹操此人,虽是文韬武略、唯才是用,然而性格却生性多疑。他在逃命途中,曾因磨刀声诛杀了救他的吕伯奢全家,面对随行者的质疑时,他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番言论,足以见曹操此人具备很重的猜忌心理。
司马懿追随曹操多年,深知这位大爷的脾气,所以尽量避其锋芒,苦心经营着司马家族,唯恐引发曹操的杀心。而面对日益壮大的司马家族,曹操亦是忌惮已久。
诸葛孔明临城抚琴
曹操临死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给继承人曹丕交代:"司马懿非常有能力这不假,但更有野心。我在世,他有所忌惮。往下要是能用你就用,驾驭不住的话,必须想法除去此人,以免后患无穷。"于是,曹丕牢记曹操的嘱咐,对司马懿有赏有罚,时不时使点小心眼,耍个小脾气,对此司马懿也是没辙。
诸葛亮
这一则是自己的根基还不牢,羽翼远没有丰满,贸然反抗反而会落得个"鱼死网破"的局面;二则是三国鼎立刚成气候,曹魏的外敌甚多,仅北方少数民族蠢蠢欲动,而且要面临吴蜀的压力,特别是拥有诸葛亮的蜀国。所以司马懿只得继续尽身为"臣子"的本分,与曹魏政权维持表面的和平。直至曹丕也去世,他的儿子长子曹睿继位,对司马家族的忌惮和防备更甚曹操与曹丕。
司马懿心里明白,曹睿之所以对自己姑息,那就是因为诸葛亮未除,西蜀还在。在外有大敌之时,自己尚有可用之处。问题是万一诸葛孔明死去,西蜀恐怕难免灭顶之灾,而自己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到时候不但他本人要死的很惨,恐怕整个家族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这就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空城计
既是宿命的仇敌,又是唇亡齿寒的"队友"
所以,这空城计就是一场大戏,牵扯诸葛亮自己的安危,也牵扯到司马家族的存亡。因而才说,诸葛亮和司马懿既是空城计的设计者,又同是被设计者。这句话乍一听起来有点烧脑,设计者和被设计者居然有着同一目的、同一身份。其实直白一点就是说,司马懿希望通过诸葛亮来引起曹魏集团对他的忌惮,诸葛亮也深知司马懿的处境,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是活下去,所以便心照不宣的谋划了这一出"空城计"。
戏剧空城计
对于司马懿这边来说,按照诸葛亮的设计剧情推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司马懿之于魏国,就如同诸葛亮之于蜀汉,两者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二人不仅是宿敌,还兼备一层"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司马懿杀掉了诸葛亮,不用多久,曹睿没有外部压力,此时的司马懿一家便无用武之地,司马家族的灭族之祸也就迫在眉睫。
空城计
对于诸葛亮这边来说,他敢使用空城计,尤其是敢对司马懿使用空城计,就是洞悉了司马家族在曹魏的微妙地位。明面上看,孔明此举着实击中了司马懿的七寸,要是从更大的布局来看,司马懿却是甘愿充当被设计者。事实也确实如此,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不说破,选择不战而退,其实也是为了保全司马家族的安危。
"看清局势"是政坛高手的必备素质,司马懿与诸葛亮深谙此理,这种势均力敌的对手互为依存的关系,这在三国里表现得显得尤为突出。
诸葛亮影视剧形象
空城计与其说是个计中计,倒不如说是个局中局。身在战场,把玩朝堂。诸葛亮与司马懿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观众,就是远在千百里外的刘禅、曹叡他们,和如今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