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国富与兵强是相互成就的。
宋朝有钱,经济发达到能够养得起180多万军队,其中禁军就有80万人,比如《水浒》中林冲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而且论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复杂,宋朝的禁军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朝代。
(资料图)
但赵宋却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积弱的代表。历史书上每每谈到宋朝的军事,总是要讲澶渊之盟;人们每每闲话宋史,“康靖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也是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
宋朝的重文轻武
在人们的印象里,宋朝是尚文轻武的朝代。
宋朝开国时,中国社会早已饱受五代军人之祸,再加上宋太祖临死时告诫后人要优奖文人,因此宋朝的官家都知道要尊重文臣士大夫。
而且在宋史中,太宗皇帝还有这么一句话,大意是:
“国家没有外忧就有内患,但是外忧不过是边事,可以预防,但内患却不行。”
因此在当时这种风气的引领下,有志男儿没几个想去当兵的,用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的说法,“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
像《水浒传》中宋江他们脸上被刺字,发配到某地的军营,还被人家骂“贼配军”,也可以大致揣测当时地方军队的整体素质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皇帝再傻也想要江山永固,中央“禁军”的挑选是有标准的,质量也是有保证的。
其实宋朝的军队在历史上实力也不是最差,之所以他们战绩平平,是因为宋朝知名的“养兵而不能打仗”。
宋朝养的兵不少,可是却不重视他们,武官地位也低。
而且宋朝怕军人拥兵自重,出现第二次黄袍加身,因此他们用“更戍法”来回地调换军官。
在军营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是常态。
宋朝的军事困境
可除了制度上的这些问题,宋朝的军队在其他方面也有苦难言。
第一是边防的问题,因为宋朝根本没有边防。
太宗在开封立国,而黄河流域是大平原,北方敌人的骑兵只要南下,三天就能到达黄河,宋朝的国门尽开。
因此宋朝时还有何承矩“壅诸淀,以御辽兵”的典故,就是屯田与筑堤储水。
后来还有黄懋在民间教人们种水田、开沟渠“以限戎马”。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好说明了当时宋朝防御工程的捉襟见肘。
而辽人也不傻,他们有时禁止宋朝开渠种田,还经常在冬天烧杀边境的农村。
所以宋朝的军队其实不太敢打仗,战事太大就得梭哈,是故宋朝在历史上多求和,用钱买来短暂的安定。
像澶渊之盟就有这层含义在里面,因为当时从居庸关到山海关都是辽国的地盘,辽人南下畅通无阻。
第二是兵种的问题,因为对付塞外的敌人,没骑兵不行。
但培养骑兵要有马,而中国产马的两个地方——热察与河套,一个被辽人掌握,一个在西夏手里。
王安石变法时有所谓的“保马法”,目的就是提高马的数量与质量。
其实王荆公变法的内容有很多,像我上边提到的这些问题,新法其实都涉及到了,可惜事与愿违,只能感叹一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与第二点类似,宋朝的武器也不行,因为好的铁矿在当时的辽国境内。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抬高武将的地位与武备的重要性,恐怕也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