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赵文才接到家里来信,让他回城接替父亲工作,此时的赵文才已经在农村插队生活了11年,但是,父母还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和妻子马玉梅离婚。
(资料图片)
赵文才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思做,而是带着马玉梅一起回到了城里,赵文才想着,他回城后一定能够说服父母,但是,让找文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父母连家门都没有让他进。
虽然两家人没有正式见过面,但是,老丈人马德明让赵文才寄了一张全家福给父母,在赵文才回城的时候,老丈人马德明还准备了许多农村特产,让赵文才带回去,马德明家里穷,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值钱东西,这些特产马德明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赵文才带着妻子马玉梅转乘了好几趟车,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火车,马玉梅从小在农村长大,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心情除了激动之外,还有一些忐忑。
当初嫁给赵文才的时候,赵文才父母就不同意,嫌弃马玉梅是农村人,马玉梅自己也觉得高攀了,但是,赵文才心里没有那么多芥蒂,在他心里马玉梅就是他这辈子要守护的女人。
马玉梅没有读过书,不过在赵文才的帮助下,马玉梅认识了不少字,其实马玉梅除了没多少文化,其他各方面都非常优秀,马玉梅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温柔体贴,做事勤快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父亲操持家务。
在赵文才插队的这些年,如果没有马玉梅的陪伴,赵文才估计很难坚持下来,因为农村的生活非常枯燥无味,除了干活,也没有什么其他娱乐活动。
为了让马玉梅给父母留下一个好印象,赵文才还特意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当年两个人结婚的时候,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是简单请办了酒席,请老乡吃了一顿饭,就领证结婚了。
在赵文才心里,其实一直对马玉梅心怀愧疚,这次回城,赵文才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父母接受马玉梅,但是让赵文才没有想到的是,父母知道他带着马玉梅一起回城之后,连家门都没有让他进。
赵文才使劲在外面敲门,父母就是不开门,母亲告诉赵文才,想要进家门就必须和马玉梅离婚,否则一辈子都别想进家门,父亲本想给赵文才开门,却被母亲拦住了,两个人还大吵了一架。
马玉梅见赵文才为了她,父母连家门都不让他进,心里十分难过,当场提出要和赵文才离婚,赵文才见父母不开门,一气之下带着马玉梅又回到了农村。
马德明见到女婿和女儿垂头丧气地回来,知道这次回城不顺利,马德明把女儿拉到一旁询问原因,得知事情的经过后,马德明也是一脸愁容,他没有想到亲家居然如此绝情,马德明询问女儿有什么想法,马玉梅一个劲地哭,一句话也不说。
赵文才回家第二天,马德明就找他进行了一次谈话,马德明想知道女婿赵文才以后的打算,赵文才已经想好了,他再也不回去了,今后就留在农村了。
赵文才能留下来,马德明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毕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是要缓和一下,马德明亲自给赵文才父母写了一封信,马德明说得很诚恳,作为父母,儿女都是心头肉,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既然两个孩子都已经结婚了,做父母的应该祝福,可是马德明并没有收到回信。
赵文才后来以留守知青的身份在米脂县档案局做了一名档案管理员,1988年,赵文才父亲病重,母亲才写信让赵文才回家一趟,这次赵文才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回城看望了父母。
见到多面未见面的父母,赵文才心情十分复杂,对父母他心里其实是有些怨恨,但是,见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赵文才所有的怨气都烟消云散了。
这次回城,赵文才和父母之间的恩怨都化解了,父母也接受了马玉梅,临走时母亲还把自己随身戴的一只手镯送给了马玉梅。
赵文才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如果当年赵文才带着妻子回城,家里其实也住不下,当年父母的想法是让赵文才,找一个有工作的姑娘,这样以后生活也保障,而马玉梅是农村户口,连工作都不好找。
2005年,赵文才老家房子要拆迁,弟弟打电话询问赵文才关于拆迁的事情,赵文才直接放弃了拆迁款,因为他也没有打算回北京居住。
2010年,赵文才退休后,儿子和女儿出资在农村盖了一套两层楼房,现如今,赵文才和老伴在农村生活得十分幸福,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