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戏剧中,有一项经常被提到的主题,也就是“下江南”,光是乾隆皇帝任内就下江南达6次之多,康熙也曾做过类似的行程。不过,让人好奇的是,“夹在中间”的雍正,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规划呢?背后可能与他谨慎的习惯,有所关联。
▲雍正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资料图)
雍正从登基那一刻,就充满争议,度过了一连串的风波之后,在1722年顺利登基,一路做到1735年10月7日。众所皆知,对于执政这份工作,雍正可说是相当认真,甚至到了过劳的程度,他的努力也被认为是清朝能建立稳定 基础的功臣之一。
即便雍正的历史形象正面且勤劳,但却有一项挥之不去的恶梦,那就是“登基正当性”,也就是“传14子”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假的。
即便雍正抢下了王位,但过程中难免会树立敌人,要说有反对他的满清贵族,自然是大有人在,也就是“八爷党”。
相传,雍正上位后,“八爷党”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谣言,一方面质疑正当性,二来也散播谣言,渲染雍正是残忍的君主。关于谣言这样的社会问题,即便到了现在这样的时代,都造成各种问题,更何况是古代,一般人连查证的管道都没有,只要有点影响力的人一讲,多半就信了,人云亦云,也成了雍正最害怕的1事。
正因为反对者多,相较于康熙社会较不稳定,除了必须做出实绩,让更多人信服之外,随便下江南游玩,也徒增被暗杀的风险,综合各种考察,让他做出了与前后任皇帝完全不一样的作风。
当然了,尽管雍正的民间传闻很多,但他在历史上还是非常能干的皇帝,雍正帝的风格是著名的勤劳亲为,狠辣果断,绝不心慈手软,因此对内政民生的问题,用着强力的手段进行铁腕施政。
例如,雍正在中央设置军机处和密折制度来加强皇权,在地方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打击贪腐的王公官吏和废除贱籍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清朝经济和国力进一步增加,对外则透过对俄国谈判确定蒙古北部边疆,平定青海,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由于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正值壮年,针对当时的时弊做出果断处置,把康熙帝留的问题加以整顿,使盛世得以延续,一定程度挽救了清朝的统治,有助于清朝不至于及早灭亡,因此其主导的诸多改革被后世所肯定。
雍正帝笃信佛教,热衷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密宗的章嘉活佛交往密切;雍正也研究禅宗,精通《金刚经》,并著作佛学书籍数部,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位,自认为已觉悟的皇帝。
雍正帝也喜欢道教,常常服食道士的金丹。许多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也有很大可能,而乾隆帝即位后,马上将圆明园内的炼丹道士和民间术士全部赶出。某些近年与雍正帝有关的电视剧集(例如后宫甄嬛传),都根据此说法而描述雍正之死因。
参考资料:《清史稿》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每天8:00,无风和你分享历史、文化故事,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