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说到人才,就得提及高考,而讲到高考,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科举制度。高考是我们生活时代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而在古代,科举便是最公正的考试制度了。作为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公元605年,隋朝的初具规模到明朝的昌盛,前后大概一千二百多年。
从地方上的乡试到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从"解元"到"省元"再到"状元",经过层层选拔,最终一批有才华的人就被录用到朝廷或者地方上了。科举制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底层人民想要跻身士族的愿望,也使得有识之士得以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但是科举制并非是完美的打造,它也有其弊端,因为科举制而闹出的冤案就很多。有绝大一部分人,不仅没有享受到科举带来的福音,相反,他们的命运走向了深渊。比如在清代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就看到因为接连落榜的范进在最后入围举人的时候高兴到疯癫发狂的模样。
比起范进,明朝的一位状元要显得更为悲催,1368年至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名叫陈安,福建闽县人。他能诗善文,与林鸿、唐泰等十位才子合称为"闽南十大才子"。作为一个意气风发,一心想在朝廷有一番作为的陈安就参加了科举考试。
凭借着绝好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陈安以最优的成绩进入了殿试。因为见解上的过人之处,他的文章深得主考官的喜爱。意料之中,陈安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六个状元,成为状元后的陈安成功地进入了吏部接受朝廷的派发任务,可谓是在朝深造。
古人有云"高处不胜寒",因为过于出类拔萃,他过人的才华也成为了招致仇敌的原因,嫉妒他的对手以北方考生无人中举为由,诽谤陈安等南方考生有作弊之嫌。也真是机缘巧合,当时的三位主考官全是南方人。这一惊天的秘密让落榜的栽赃者们兴奋不已,他们立马上书皇帝,称考官们偏袒、有失公允。
但作为朝廷选任的考官,有一定的权威度的。皇帝也没有太在意。但是一传十、十传百,三人成虎的谣言魅力终究是让朱元璋大怒。本就是一虚妄之事,复审的结果也是如此,但狡猾的落榜者们再次助推这一谣言的威力,他们坚称考官专挑北方考生差生试卷看,最后全体落榜就是因为考官的故意而为之。
最后,朱元璋恼怒,为了止住流言蜚语,他将张信等考官们进行了车裂。作为我们的状元,陈安当时并没有受到车裂的酷刑。但是不久后因为迫害,最终陈安还是落了个车裂的结果。从状元揭榜到实施车裂酷刑,短短20天的时间,一身才华满身傲气的陈安就这样被冤枉致死,落得个悲惨的命运,实在是让人为之惋惜。
谈古论今,喜欢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最传奇的应当就属于朱元璋了,他是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人人皆知的布衣皇帝,从一个藉藉无名的乞丐到一代天子,朱元璋用自己的经历创造了一个传奇,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功劳,而笔者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明朝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只需要128,绝对的良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