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照片拍摄于1901-1902年,记录了八国联军占领下的北京面貌。当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狩”至西安,联军控制着北京城的运行。
被摧毁的前门箭楼。
【资料图】
前门的毁坏,是义和团的“成绩”。在联军入城之前,义和团在大栅栏纵火,意图烧毁这里的洋货店。不过,火势失去控制,迅速蔓延,1000多家店铺化为灰烬,并很快引燃了前门箭楼和城楼。
正在建设中的“克林德碑”。
1900年6月20日晨,德国公使克林德在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的西口被清军枪杀。次年,应八国联军要求,清廷在其遇害之处竖立铭志之碑,刻上光绪皇帝颁布的“惋惜凶事之旨”。
残破不堪的顺天府贡院考棚。
顺天府贡院既是顺天府乡试的地方,也是全国会试的考场,有考棚1.5万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德军强行接管此处,天天拆房,将建筑材料变卖,数月间变成一片断壁残垣,以致此后的会试只能安排在河南开封举行。
老北京的“井窝子”。
老北京的水井大多是苦水,只有较深的水井是甜水。苦水井是公井,可随意打水但水不好喝。而占有甜水井的井主,往往不让邻居们自汲,而是招水伕给送,以此赚钱。这样老北京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生意——“井窝子”,即卖水的水铺。
送水的水伕。
水伕送水用独轮车,车上安放两个大水柜。水柜的盖子一端有一大方孔,灌水用;另一端有一小圆孔,排气用;侧下方有一个圆孔,塞以木塞,放水用。两柜水重约500斤。水伕将水车推至住户门口,将水放入木桶挑进住户。住户偶尔买零挑,则当时付钱;如若包月,则记账按月或季付钱。
讨要零钱和饭食的乞丐。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那两年,内忧外患不断,战火连绵,再加上旱灾,百姓生存艰难,很多人无奈之下沦为流民或乞丐。
骡马被五花大绑钉马掌。
在农业经济时代,骡马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力。为了方便长途行走和拉运货物,它的蹄子要经常修剪,并安装马蹄铁,防止马蹄出现劈裂。
遛鸟的男子。
老北京人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除操持正业外,总不忘玩乐,而且讲究玩出水平。“鸟迷”既有王公大臣,也有贩夫走卒,虽然地位差异很大,但只要提着鸟笼一路同行或坐在茶馆里,便“肩膀齐是弟兄”,彼此畅谈养鸟之道,气氛活跃而祥和。
街头的小吃摊。
老北京街头以小吃种类繁多而著称,有人统计超过二百种。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我们至今仍可品尝,至于你能不能接受那种味道,就难说了。
剃头摊子。
剃头这一行当是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兴起来的。此前明朝汉人的头发以梳为主,束发包巾,不需要理发。清朝剃头匠要掌握剃头、刮脸、梳头、编辫子等基本技能,还要会剔眼、掏耳朵。